sina.com.cn |
| |||||||
|
|
|
编者按:2001年1月2日上午9时,台湾金门“县长”陈水在率领180人组成的金厦通航参访团,由金门分乘两艘县属轮船太武号和浯江号,展开50年来首次厦门直航。同日,乘坐台马轮从马祖出发的500多名香客也顺利抵达福州马尾港,转赴莆田湄洲,参加妈祖祭典活动。 当晚,厦门市长朱亚衍在会见陈水在一行中,动情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的交流与往来显得越来越迫切,这对于两岸经济互补、社会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均是一大福音。 我们选取了三个福建百姓的故事,希望他们在新的世纪里,有朝一日能听见两岸真正“三通”的福音。 2000年12月31日 老民兵洪建材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里,58岁的老民兵连长洪建材一家并没有多少想给远在金门的女儿和外甥打个电话的欲望。 洪建材的女儿洪双飞已经赴金门定居。然而就直线距离来说,女儿家到他家,甚至于比从他家到镇上还要近。 女儿的家在金门。在没有雾气的日子里,洪建材从他的家乡,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的围头码头,可以清晰地看见金门的沙滩。 洪建材用另一个更形象的例子,来描述围头村与金门岛的距离之近。洪说,在女儿与现在的女婿谈恋爱期间,他的女婿陈应超打电话给这边说要过来,洪赶紧让女儿生火做饭。可往往是“女婿已经到了,这边的饭还没有煮熟”。 从那边坐船过来只需要四五十分钟,要是坐快艇的话,20分钟就够了。 洪建材用寥寥数语,讲述了女儿的恋爱经过。尽管在性质上,这是一场跨越海峡的爱情故事,可在他看来,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早在1991年,陈应超就经常随着渔船到对岸的围头村游玩。在金门那边,这还属于“违法”行为,可对于像他这样的青年人来说,玩一玩这种“勇敢者的游戏”,一点也不困难。而在这边,只要有船户证、渔民证和个人身份证,上岸呆上两三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作为金门青年的陈应超,在围头村四处作客。来洪建材家的次数多了,就与洪家的女儿有了点意思。 这桩亲事,可颇让担任过民兵连长的洪建材作了难。 洪建材显然是属于那种政治意识甚浓的人。说起1958年的金门炮战,他至今依然颇为兴奋。他说当时“中东局势紧张,为了牵制美帝国主义,中央决定炮击金门”。年仅16岁的洪建材参加了民兵,主要的职责是“运送炮弹”。后来,洪在村里还当上了民兵连长,专门负责村里的海防与治安。 有了这段经历,要让洪建材收一个金门青年作女婿,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他说当时“确实是顾虑重重”。但是想到“台湾早晚是要回归祖国的,所以也就勉强同意了”。后来,他的亲家来这边看了之后,连声赞扬大陆比想象的要发达得多,这更加让洪建材感到“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对的”。他觉得自己“为增加两岸的了解作了一份应有的贡献”。 于是,洪建材在围头村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1992年,他的女儿成为村里第一个嫁到金门的年轻人。 据洪介绍,目前仅在在他们村,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四五十个。 女儿当然不可能玩那种冒险动作。所以,为了去金门,她得绕道香港再飞台北,再坐船到金门。而且,一年在那边只能住3个月,可以再延续3个月,之后就必须回这边办手续,然后再过去。 相对于通讯来说,这种行程实在是太费劲了。直到前几年,洪建材家都还有一部对讲机,通过对讲机随时可以与金门通话。那些年,一到春节,当地的电视台都会到他家,拍摄这边与那边用对讲机进行通话的镜头。 对讲机只用了三四年。有钱了之后,现在都是用手机联系了。洪建材说,女儿在金门甚至可以用“中国电信”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便宜得很,连长途电话都不算”。 2001年1月1日 渔家女郑碧莲 新世纪的阳光照耀着厦门大嶝岛金色的沙滩。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对岸的岛屿仿佛就在眼前。 作为最早一批“送东西到金门”的渔家女,大嶝镇阳塘村的郑碧莲在这一天没有出海。她说已经很少送东西过去了。不是不想送,而是“最近那边的宪兵太多了”。 郑碧莲的故事,充满了冒险性和传奇色彩。 1995年9月的一天,郑碧莲出海“抓螃蟹”。那天刮起了西北风,有经验的渔民心里清楚,鱼蟹都被风吹到对岸的金门去了。 为了赶蟹,郑碧莲和丈夫驾着小船,无意中赶到了金门岛附近的海滩。还没有等她觉得害怕,几个金门嫂子已经发现了她,并很友好地用闽南话跟她打招呼。看到她船上抓螃蟹的筐子,那些金门嫂子高兴得不得了,硬是拿出台币要买。郑碧莲说不用钱,就送给你们吧,可她们说什么也要给钱。并一下子把她船上的小东西抢购一空。 于是,在这一天,郑碧莲出海没有抓到几只螃蟹,反而把抓蟹的工具给卖了。 从他们嘴里,郑碧莲第一次知道,原来金门那边穷得很。甚至连蔬菜和淡水都缺。所以,在这边卖1元钱的青菜,在金门却愿意用5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来换取。 这无意中让她发现了一个商机。从此,郑碧莲不再打鱼了,而是专门做起了送东西的生意。 然而,金门的守军却是戒备森严。这就使她做生意的方式充满了冒险味道。好在那边的嫂子很配合,每次出海前,她都要通过手机和金门的伙伴约好,寻找金门守军的空隙。等她驾船把农副产品运到金门海域。然后用一块泡沫塑料板将货物送到岸边进行交易。 尽管如此,1996年10月,郑碧莲刚刚靠岸不久,一个金门兵发现了她,一下子冲了过来。郑碧莲和她的妹夫跑慢了一点,还没有回到自己的船上,那兵朝天开了一枪。她们只得乖乖地上岸。 就这样,郑碧莲被冠以“违反金马安全条例罪”的罪名投进了监狱,这成为金门岛上的头号新闻。3个月后,厦门红十字会派船把她接了回来。 这次冒险并没有让郑碧莲放弃。停顿一年后,她很快就重操旧业,并盖起了3层小洋楼。 郑碧莲说,送东西到金门的人现在早就不只她一个人了,而是有一批人。 的确,由于金门存在大量对这种日用品的需求,而这边的渔民又有利可图,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嶝岛上有上百条渔船加入到海上地摊队伍。交易一时间颇为繁盛。 为了规范这种民间贸易,1999年5月1日,全国惟一的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就在郑碧莲所在的厦门同安大嶝岛开市。当时的场面是异常的火爆,478个店铺被抢租一空。当月的交易额高达上千万元。而在2001年1月1日,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综合处负责人对记者称,目前该市场的交易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2000年12月31日,福建的《海峡导报》颇有意味地刊发了一篇图片报道,其文字说明是,“金门民生用品已大量仰赖大陆供应,市场杂货店里卖的油米茶盐几乎全是大陆货,而且南北货齐全,品质虽然参差不齐,但价格只有台货一半价钱,所以在当地非常抢手”。 2001年1月2日 金门籍老人吕骄 1月2日一大早,81岁的吕骄老人在两个儿子的陪伴下,早早地等在了厦门和平码头。在这一天,她的侄儿将首次从金门直航厦门。 而在此之前,尽管侄儿也曾来过大陆多次,可每一次都得从金门绕道到台湾岛,再飞到香港或澳门,再到厦门,再坐车前往老人在这边的家,厦门同安马巷。 老人的儿子林耀明说,这一趟光路费,都得花去1万多块。而从金门直航,则仅需几百块钱人民币。“不知道要省多少钱”。 在吕骄老人旁边,现住同安新店镇下后滨村的吕明闲老人在同伴帮助下,一遍遍地仔细整理着衣领和纽扣,显得颇有些激动和紧张。今天,他表哥的儿子也将从金门过来与他会面。 离开故乡已经50年的吕明闲说,且不说他出不起高昂的路费,即使他出得起那1万多块钱,他也没有可能回家乡看一看。因为台湾当局规定,只有一类和二类亲属,即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在台湾的,才有资格回家乡探亲。而像吕明闲这样七十多岁的老人,直系亲属大都已经过世。所以,在现行情况下,回金门老家看一看,对他只能是梦中的事了。 在码头外围,上百名普通厦门市民围得严严实实的。有一个王姓老人,甚至带着几岁的孙子前来。他说,尽管今天要来的那艘船上并没有他们的亲友,可也愿意分享那些有亲友的人们的快乐。当然,多少还有一些好奇。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每有一艘船驶来,哪怕是一条小小的驳船,人群都会翘首相望,相互询问,“会不会是这一艘?” 11时15分,厦门港上飞过一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引起阵阵欢呼。 11时50分,两艘船载着金门旅游观光团180名成员终于驶进和平港。第一个踏上岸边的陈恩赐先生说,这是两岸一个新的开始。 在太阳下等了足足近3个小时的吕骄老人,终于等到了她的侄儿。而吕明闲老人则对他的侄子说,他已经向同安的金门同胞联谊会申请了从厦门前往金门旅游观光,听说还是有可能的。尽管他已经76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可他还是做梦也想到那边看一看。 对于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能够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无疑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本报记者 李红平 洪俊彦 王含冰(南方周末)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