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听得到阵阵急促的马蹄声,2002年元月,申城大地到处洋溢着催人奋进的气息。
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团结鼓劲,奋发有为,把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号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会上强调,今年要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千方百计抓住新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扎扎实实促进新发展。落实全会精神迅速成为全市上下的 行动指南。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擂响了新世纪上海中心城区改造的鼓点,各有关部门、沿江各区纷纷精心设计规划,欲打造世纪精品。就在上一周,杨家渡码头高层仓库被整体引爆,浦江开发进入了实战阶段。
2002年第一个工作日,陈良宇代市长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区县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实现新一年的良好开局。这一要求已经实现———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新年首月捷报频传:上海港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9.6万标准箱,创下全国港口单月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市吸引外资同比增长两成以上;投资建设、工业生产……都比去年同期有相当幅度的增长。
跃马扬鞭奔腾急。上海人民正以奋发进取、时不我待的精神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面对困难怎么看
日历翻到2002年,摆在上海人面前的是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局面:
世界三大经济体美、日、欧的发展同时减速,且国际局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上海已经连续十年两位数增长,在这样一个高基点上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去争取超越周期的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努力求解的一道命题;中国入世后,一系列承诺将陆续履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有责任、有义务率先探索,努力趋利避害。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必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
……
怎样看待这些新情况、新困难?关键是以辩证的思维进行客观分析,从中把握主动权。
困难中有希望,就看如何去面对。受国际市场影响,外贸出口无疑是最困难的一个领域。但记者在市外经贸委采访时却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外经贸委同志告诉记者,过去对出口的数据一个月分析一次,而现在几乎天天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掌握情况变化,及时解决问题。在出口责任制、政策配套等一系列措施的激励及各路外贸大军的努力下,1月份全市出口稳超5%,取得难能可贵的增长。在宝钢集团,记者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中国入世后,大部分钢材的进口关税基本上都一步降到位,速度之快超出原先估计。但宝钢集团把困难看成是向更高目标攀升的动力,提出必须“视今天为落后、对标赶超”,要求全体员工把标准定位于世界顶尖水平,做好迎战最残酷竞争的准备。
挑战中有机遇,就看如何转化。浦东新区经过12年的开发开放,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但浦东也面临着政策到期、土地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对此,1月19日召开的新区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外开放领先、综合配套环境领先、政府服务效率领先”的新年构图,把应对挑战、实现持续发展的着力点落在了抓住入世机遇、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上。老工业区杨浦区确立了建设安居乐业新型城区的定位,却遭遇危棚简屋多、破产企业多等困难。他们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从中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将厂区和旧区结合起来联动开发,为城市功能提升和旧区改造寻找到了一条新路。目前,14块改造地块的招商引资和土地置换等工作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压力下有潜力,就看如何找准对策。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市场将受到巨大冲击。郊区干部群众的对策是“将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根据这一对策,崇明县优质大米、特色蔬菜、中华绒螯蟹、白山羊等绿色农产品正走出海岛,打响生态农业的品牌;金山区的农副产品营销组织建设已经启动,通过促进农副产品的规模销售来增强竞争力;光明乳业、农工商集团等企业更是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事在人为。新的一年,就在昂扬的进行曲中拉开了序幕。
精神抖擞讲实干
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记者看到了一份近期主要工作清单,内容涉及“十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总计达52项。扭住发展主题真抓实干,成为上海各条战线新年开局的主调。
实干,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举措上。盘点一月,令人振奋的消息几乎没有断过。浦江两岸开发启动,上海化工区建设渐入佳境,苏州河整治提出新的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一月的申城,充满朝气锐气。
城市建设领域,全年的“菜单”已经排满,总共将建成20余个重大市政工程。繁忙的建设景象随处可见:大连路隧道盾构入地推进,磁悬浮工程初露雄姿,同三国道上海段等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年内,铁路上海第二客站、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等一系列枢纽型项目都将启动,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500公里,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200公里。
随着总投资224亿元的赛科石化与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签订土地转让合同,今年上海工业的投资重头戏也次第启幕。25个工业骨干项目投资总额将达到816亿元。工业投资向六大新支柱产业和四大产业基地的高度集聚,使上海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据对上汽、广电、电气等20个大集团的初步统计,今年1月份实现增加值可比去年同期增长14%左右,持续发展之势进一步加速。
翻阅一月,各区县“亮点”处处。静安区“聚焦”南京西路,抓住跨国商业集团纷纷登陆上海的契机,引进世界著名品牌,提升现有商业品味和档次。
虹口区的“北外滩”和“四川北路”两翼“鼓点声声”,四川北路大型绿地掀起建设热潮,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规划正在组织实施。徐汇区虽暂不在浦江两岸开发范围之内,但也精心编制沿岸规划———将原来以生产型功能为主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厂企业转换为综合服务型功能为主的金融贸易、旅游文化和生态居住区,以配合全市动作。
喜看一月,到处呈现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新年伊始,全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扬帆启航;市文明办与东方网联合开通“东方文明”网络,全市的市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文明社区都将上网接受市民监督。卢湾区提出了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新目标,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培育社会自治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加强社区环境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帮困送温暖、慈善万人捐等活动点燃了申城市民的爱心,也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灵,1月份社会各界捐款高达约5000万元。
奋发有为抓开局。出现在2002年元月的这一连串真抓实干的大动作,为上海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新招迭出求突破
新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突破。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突破尤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有机统一为指针,全市上下开始了新的探索。
1月28日,上海旅游工作会议宣布,允许外商在沪兴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这是上海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又一新举措。与此同时,上海还积极筹建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力图在提升我国基金业水平方面有所突破。另据了解,外资企业到我国境内主板上市也在推进当中。此外,扩大开放的领域还包括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所有这些消息,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图景———上海,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继续一马当先。
扩大开放是探索的一个层面,而内涵创新又是一个层面。今年1月,来自上海商业领域的两个全国“首创”引人注目,一是传统的烟杂店转型为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新型超便利业态,二是首家集购物、餐饮、娱乐、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华联社区商业中心亮相。这表明,上海商业在现代化、多样性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市劳动保障局应对中国入世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劳动力结构调整,提出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就业困难人群实施不同内容的就业援助行动。
上海还把突破的焦点对准体制机制。目前,一个由财税、审计、工商、银行等多个部门联手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不久将投入运行,这是上海确立市场诚信体制的重要抓手。而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系列新举措也陆续出台,其中包括精简审批事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加快电子政府建设等。
开拓创新之风遍吹申城大地。在教育界,一个个改革举措纷纷启动:加大国际交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上海大学等地方高校打破教授终身制;复旦大学实施学分制改革。卫生领域把投融资体制改革列为今年重头戏,卫生投资公司不久将挂牌,它将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逐步承担目前政府办医中非营利性固定资产的投资职能。科技领域推出了专门资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独立研究的“启明星计划”,科委每年还将聘请数十位45岁以下的一线青年科技人员作技术预见专家,帮助政府部门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
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也在努力采取新措施、寻找新突破。松江区以建立台商工业园为载体,力争在技术、产业、功能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并利用新城区、大学城、度假区等辐射优势和51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等大交通枢纽优势,全面提升工业区开发建设水平,紧紧抓住台湾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引资机遇。南汇区将吸引国内外知名公司和市区大工业落户作为突破口,到各地建立招商“大本营”,为新一轮发展寻求合作伙伴。
……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回顾一月看开局,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上下精神振奋、锐意进取,呈现出万马奔腾之势。上海,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本报记者李蓉缪毅容)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
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