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圆李新玲
又到了两会“报账”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重要数据,反映了一年间经济的发展,也折射出人民生活的变化。
7.3%:世界第一速度
“中国7.3%的增速世界第一,只有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增速与我国接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政协委员、参与起草“十五”规划的经济学家张卓元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听起来好像是个最宏观的数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哪座城市经济增速放缓,连大街上都不热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说,如果将我国GDP的增长量化到个人身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人均增加收入70多元。
徐宏源说,虽然各年度有所不同,但平均下来,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中国就能多增加60 80万个就业岗位。
他说,1996年以后,就业压力日渐突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业不充分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诱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放慢,就意味着就业率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财政增收2400亿元:政府钱袋越来越鼓
虽然公家的钱不等于个人的钱,但公家如果没钱,个人的日子也就不好过。政府如果没钱按时足额给教师发工资,每个家庭的子女教育就会成为大问题。
有钱才好办事。朱总理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2001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上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人数,由年初的400多万扩大到年末的1120多万。国家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增加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上几项,仅中央财政当年就增加支出621亿元”。
2122亿美元外汇储备:谁都能兑换点洋钱
有钱人都想出国玩玩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30%。去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已达到1213万余人次。
新近出版的《中国旅游绿皮书》称,中国游客平均每人每次在澳大利亚消费3000美元,在美国消费5500美元。粗略推算,中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充裕的外汇储备及由此带来的外汇管制松动,为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仅次于日本。
外汇储备充裕,人民币币值就坚挺。这也影响着人们的理财方式。如何使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钱进一步升值,让许多居民绞尽脑汁。买国债?买股票?还是买保险?反正高息集资已经没几个人敢碰了。
1500亿元国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国债,实际就是国家向老百姓借钱。去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基本都投放到工地上。当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新创造就业岗位128万个。
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至今,国债投资累计创造就业岗位约500万个,约占同期新增就业岗位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从1998年至今,已有5100亿元国债被投入公路、铁路、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据悉,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长仅5000公里,1999年突破1万公里,2001年达到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当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尚不足一万亿元的时候,举国上下都把它当成一只凶猛的老虎,惟恐它突然破笼而出。2001年末,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万亿元,很多经济学家倒盼着它出来溜达溜达———怎么才能把其中的一部分变成投资、变成有效的内需?
发行国债就是把一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一种有效手段———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钱,你一时半会儿花不着,先借给国家花,用于修路架桥,筑堤固坝,旱涝保收。你如果到国债工程去就业,国家还会以工资的形式再发还你一些。
昨天,朱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商量:咱今年再增发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如何?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