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人民大会堂3月8日讯 记者廖玒、宋丽云、王倩倩、潘健报道:今天上午,在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甘子钊委员作大会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四点意见》,发言内容如下:
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都很重视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江总书记多次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又说“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创 新的先导和源泉”,是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最近几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有很大发展;设立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增大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国家教育振兴计划中,加大了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支持;各个方面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支持都得到加强。研究工作也取得较多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但是,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相比,与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的局面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现况和对国家的贡献都是很不够的。甚至是远远落后的。即使是和前苏联在体制、经济状况和指导思想都存在着严重问题的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时的基础研究相比,我国的落后情况也是不容讳言的。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事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深深感到科学工作者需要反思,需要鞭策,不能把落后情况只归结为客观条件,只归结到领导和社会环境身上。当前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一、深入认识基础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争取适当增大投入。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包括纯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者都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增加人类知识为目的的科学研究;但是前者的主要推动是学科本身或者相关学科发展的需求,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看成果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后者是围绕重大应用目标或发展某种应用技术的需要,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在实现应用目标和发展技术中的作用。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后者对前者常常会有重要促进,这也是经常相互转变的。特别在当代自然科学中,更是这样。我们应该强调基础研究这两个部分的根本上的一致性,两方面要加强联系和相互帮助,而不要片面地强调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近几年较过去有相当大的增加,但是基础研究在整个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比例该是比较低的,和国际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一些有重大长远战略意义的领域。如果考虑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大国地位,考虑到我国必须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和国防体系,就更感到是这样。
基础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学习江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科学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扬科学精神上的作用的指示。在经历了与“法轮功”为代表的伪科学、反科学邪教组织和思潮的严重斗争后,我们对这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化了。
二、深入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集中力量,力争在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方向上有所突破。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基础研究上要贯彻“有所谓,有所不为,选准方向,突出重点”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承认我们一直没有贯彻好。我想,这中间首先是要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认识,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要组织好选择方向的战略研究,使它真正成为各个方面对有关科学问题的探讨,而不只是科学信息的汇集和国际动态的谈论,更不要变成是进行“热点炒作”,各方来“争钱争物”。要承认科学方向的选择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能“百发百中”的,只要真是面对重要科学问题,真是认真地做了,就总有所得,总比盲目的“随风转”好。几十年来,我们作过多次规划,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应该实事求是地具体总结,以利于以后的工作。
三、当前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急于求成心态和浮躁风气。
搞基础研究,用中国人惯用的话是“做学问”,是切忌急躁的。需要持之以恒,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深入钻研,常常是要好多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实质上的进步,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可是,在目前我们的研究队伍中,在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舆论上,相当普遍存在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一个项目立项还不到一两年,不少参加工作的成员还来不及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阅读必要的文献,便要检查有多少创新点、闪光点?有多少世界水平成果?会有多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一点成果,就要反复论述,层层宣传,多方包装,惟恐说小了,估计低了;此外,还有各种年度总结,阶段检查,中期评估,专题调查……弄的上上下下都受不了。这不仅增加了研究人员的负担,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而且在我们队伍中,特别是青年同事中造成一种浮躁的学风,助长了自吹自擂、不求甚解,甚至弄虚作假的作风。这种危害是很大的而且影响是长远的,不下决心克服这种状况,基础研究是没有希望的。
四、科研管理上过于行政化,以及由此造成的过多的非业务干扰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事实已经证明,改革科技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推动观念更新对我国整个科学技术工作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些努力现在和今后都要继续坚决贯彻下去,而且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科学研究本身是属于个体和一个群体的创造性活动,它的成功和体制、机制、指导思想、观念上的改革并不是完全等同、一一对应的。对以探索未知自然规律为目标的基础研究更是如此。具体科研课题的成功首先和主要决定于从事研究工作的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不能简单地把具体课题的成败都归结到体制、机制、模式、观念等上去,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改革,改革的炉子也是完全正确的条件下,当前也应强调各科研实体和个人的实干和具体的创造。前苏联科学界在应该说是很不好的体制下也取得相当杰出的成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例子,我前面讲到科技工作者应该反思就有这个意思。
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上过于行政化,过于强调领导机关、指导思想、运行机制等的作用,骨干业务人员的非业务负担过重,特别是一批较年轻的学术带头人的负担就更重。本来,科研实体的主要领导者应该主要是从事学术领导,但是现在他们难以做到。科技领导机关的队伍实际上是越来越大,领导机关的主要经历不能放到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上,而是放在具体课题管理、财务管理、行政事务以及各种活动上。从这些年来参加一些科技组织管理工作的经验看,这已经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