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新浪网联合推出《直面SARS》大型讨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23:17 北京晨报-新浪网 | ||||
北京晨报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直面SARS, 北京选择坚强》大型讨论 欢迎网友把自己的见解发到网上(点击此处发表评论)或发邮件到sars@morningpost.com.cn 如果恐惧可以战胜灾难,如果沮丧能够摆脱病魔,那么,我们有理由选择在家中瑟瑟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正带给这个世界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于每个普通民众来说,天灾人祸,我们无力阻止,但我们可以应对:正视事实,理性冷静,临危不乱,正确自保,救死扶伤,积极互助。今天开始,北京晨报与新浪网联合推出大型讨论活动《直面SARS,北京选择坚强》。 心灵总有脆弱的一面,欢迎您来这里倾诉不安与恐惧,说出来心里会舒服些,而你会发现,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携手直面恐惧;脆弱的心灵总要继续跳动,我们期待那些坚强的网友起来振臂一呼,用文字在这里拨撒阳光,正如一位新浪网友所说的——“让我们把手洗干净,然后握得更紧;在十八层口罩后面,让我看看你微笑的眼”。 作为一种疾病,“非典”也许暂时不会消失,但我们不能让恐惧与戒心长期占据我们的心灵。当友人拒绝握手,当恋人逃避拥抱,当公园的鲜花不再有人去欣赏,那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这些天,人们收到的最多的就是朋友真挚的问候,“SARS”恶魔已经侵袭了上千位国人,但温情与关爱在13亿同胞的心中却显得格外清晰。在这个“非典型”时刻,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现泱泱古国“典型”气节——勇气、智慧、团结和达观,这不是区区的“面子”问题,而是全民族面对危机时历来也是惟一的选择。 “在欢迎法国总理拉法兰的仪式上,看着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当时就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加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让我们以温家宝总理这句心声与所有中华儿女共勉,盛世里的中国在经历考验,让我们同舟共济,筑起民族精神新的长城! 欢迎网友把自己的见解发到网上或发邮件到sars@morningpost.com.cn 讨论话题 1.疾病并不可怕,但很多北京人心理的承受力差,所以惊惶失措。面对疫情,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固然不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不可取。我们如何树立科学态度,了解防治非典的知识,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迎接这场挑战。 2.如何形成真正有效的社会应急机制,使突发事件或突发灾难得到有效控制。每个公民也都应该以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素质和责任心,团结起来、动员起来,在政府的有效指导下,共同对付“非典”的挑战。 3.公民如何培养自身的“应急机制”?公民个人的“应急机制”,一是保持沉着冷静的应急态度,这是首要,关键时候的确可以化险为夷;二是积极了解危急侵害的源和流,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科学有效是主要的;三是要有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要确立一个值得信赖的集体领导的核心。 4.从坏事变好事的角度,希望“非典”一役能够激发我国人民的凝聚力、同情心,培养国人的科学素养、公德意识,锻炼国人的意志力和沉稳心态。 5.主动隔离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一个公民在道义上应当承担的一种责任。隔离不仅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还蕴含着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6.如何避免小道信息充斥街头巷尾。公众具有知情权,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应该把处理过程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利于让公众了解事实,消除无根据信息的影响,稳定民心,也有利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使公众主动与政府携手共克难关。 7.从媒体来说,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灾难发生时,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公众知悉事实。新闻报道贵在及时和真实,负有舆论导向作用的媒体,应该帮助公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处理的过程,帮助政府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这是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可推卸的责任。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