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我国非典科研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11:1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孙承斌 邹声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开展科学研究是人类战胜“非典”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非典”科研已在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取得相当进展。 曾光说,在病原学方面,以详实的科学依据,排除了禽流感以及其它疾病。这一结论 在实验室诊断方面,病原体确定之后,我国科学家迅速投入了临床诊断和早期检测试剂的研制。目前已经药监局批准试用特定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可在发病症状出现10天后做出诊断;此外,还正在研究基因扩增(PCR)早期检测抗原的试剂。目前上述研究正在完善中。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由于我国“非典”发病早,病人多,因此在“非典”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现已总结出一系列临床救治指导性方案。这对于规范治疗、降低病死率,将起积极作用。 此外,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性和主要传播方式,我国科学家经过筛选,目前已有二种型别的干扰素喷雾剂经药监局审批进行了易感人群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 曾光说,为了控制“非典”疫情,急需开展以下的科学研究: 在防治对策研究方面,当前最紧要的是研究控制疾病流行规律和防治策略,如揭示“非典”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研究阻断传播的具体措施,以及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等。 在临床治疗研究方面,要围绕如何减轻病痛、降低病死率进行,包括药物的使用、呼吸机使用的评价、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病人、制定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案、结合病人临床特点寻找紧急救治方法等。 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要研究它的病原学特性、发病机制等,尤其是在传播中有重要意义的超级传播者发病机理。 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要围绕早期诊断和特异性预防,开展诊断试剂盒和相关诊断方法的研究,开发疫苗和特效药物。(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