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得很充实”--外国留学生在北京的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7日19:3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 题:“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充实”——非常时期外国留学生在北京的平常生活 新华网记者李江涛 早上6时30分,北京语言大学的加拿大留学生MICHELLE准时起床,然后去操场跑步;上午她跟香港来的一对母女学习汉语,再教她们英语。中午去留学生餐厅吃午饭,下午自修,晚上看中文电视剧。这就是她在非常时期每天的生活安排。 在北京出现非典疫情后,北京语言大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前放了暑假,许多留学生纷纷回国。中文名字叫周玉金的MICHELLE开始时也想回国,但后来她通过学校的宣传资料了解到很多预防非典的知识。而且学校为了留学生的安全,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对留学生宿舍、餐厅定时进行消毒等,这让她觉得很放心。 “加拿大在地球的那一端,路途遥远,在封闭的机舱里呆那么长时间,实在让我有点担心”。周玉金最终选择了留守。 相比之下,美国小伙子约翰倒是宽心许多,他觉得校内环境很好,安全,生活也方便,就买了一大摞DVD碟片,在非常时期享受。 周玉金和约翰选择了留下之后,就成了“患难之交”,每天都在一起学习,还商定了非典时期的生活与学习计划。上午学完后他们一起去留学生餐厅吃午饭,那里提供的全是中餐。 “总吃中餐习惯吗?”记者问。约翰说,已经很习惯了。即使在非典疫情出现之前,他一个月也只到校外吃一两次西餐。看来,他的肠胃已经完全被美味的中国菜征服了。不过非常时期也有“开洋荤”的时候——周玉金的妈妈听说她准备留守后,寄了三大包吃的东西过来,让俩人在这段日子里口味不再单一;前不久周玉金一位在北京的亲戚,送来了新鲜出炉的比萨饼,俩人又美美地品味了一顿。 下午是自修时间,俩人将一张折叠桌放在客房的走廊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宽松、通风的学习环境。他们温习以前老师所教的内容,做做练习。已经学到汉语中级水平的周玉金这时当起约翰的家庭老师,解疑释惑,十分认真。不知不觉,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晚饭后,他们俩一起看中文电视剧,或是DVD,寓教于乐。约翰说,他的听力有了很大提高,就是这段时间看电视剧看的。 周玉金和约翰向记者介绍这段日子的生活时说,尽管非典带来了许多不便,但他们还是过得丰富而精彩,安全而充实,而且这段经历会在他们的人生记忆中留下难忘的一笔。在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的同学联系时,他们也这么说。看到北京的疫情在好转,听着留守同学的描述,他们的好几位同学都表示想尽快回来。 日本女留学生远藤英湖是北京语言大学的长期汉语进修生。非典疫情出现后,她也一直留在北京。她说:“从中国回日本虽然很方便,日本也更安全,但这样回去太不值得,已有的学习计划也会被打乱。” 刚开始的时候远藤英湖也恐慌过。但是,“恐慌的时间很短,我可不想输给非典”。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几门她特别不想放弃的课程:综合汉语、当代经济、中国国情……她说中国的音乐、美术都很有意思,国画中的留白值得研究。 远藤在日本的父母自然也为女儿担心,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她。“成人还是应该有成人的态度吧,我毕竟都已大学毕业了”。远藤说,随着北京疫情的好转,父母也就渐渐放心了。 远藤这些天来随时留心着网络、媒体等关于中国的消息。她说,抗击非典的过程,对中国的卫生观念、媒体意识、服务业的职业素质等很多方面,都是一个进一步改革的过程,而这一切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和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相信战胜非典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完善的中国。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