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三夏”——吕德彬副省长谈非典时期农业生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8日11:5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本报记者 张志伟/文 刘洲立/图“三夏”将至,如何确保防治非典与发展农业生产两不误成为全省社会各界关心的重大问题。5月14日上午,吕德彬副省长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七日财富:在您看来,我省农村非典防治工作最大的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吕德彬:我省农村非典防治工作最大的难点有两个。 第一,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农民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头疼脑热不算病,自己随便吃点药就挺过去了。 第二,农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接触面广,农村一旦发生疫情,控制起来难度非常大。 七日财富:据了解,我省农村有550万外出务工人员,非典疫情发生后返乡人员猛增,据说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这对我省农村的非典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今“三夏”将至,农村防治非典的局势如何? 吕德彬:从我省目前的非典疫情来看,在已发现的15例确诊非典病例中,有12例为输入性病例,主要输入地是北京和广东,而且多是外出务工农民。“三夏”之前,我省很可能出现新的务工农民返乡高潮,预计返乡总人数将达到200万。对于这个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省长李成玉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阻止非典疫情在我省农村蔓延。 一是继续做好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劝阻工作。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要逐村、逐户、逐人排查外出务工农民情况,做到人员数量准确、身体状况清楚、返乡意向明白。在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要动员外出务工农民的家属、亲友及村组党员干部,采取电话、电报、书信等方式,向在外务工农民及其组织者、带工者开展耐心细致的劝阻工作,使其安心留驻务工地点继续务工,自觉接受当地政府的非典防治管理。各地县、乡政府及村组党员干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往年到了这个时候,全省返乡的在外务工人员一般要达到300万至400万人,而今年返乡的只有100多万人。 二是切实做好已返乡外出务工农民的防治、管理工作,建立乡村户自防为主、群防结合的预防网络,最大限度地阻断非典在农村的传播途径。对于已返乡的外出务工农民,要逐人登记,清楚掌握其务工地点、接触非典病人历史、目前身体状况、观察隔离措施等情况。在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认真细致的免费体检,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体检后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无症状的人员要在家庭或指定地点实行不少于14天的医学观察或单独隔离,观察或隔离期间要做到不走亲串友,不赶集赶会,不与家人密切接触;对发热、咳嗽人员要迅速转入流行病调查程序,确保及时进入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诊治;对疑似和非典病人要依照规定的流程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并做到三个隔离,即对有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村实行整村隔离,对村内有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户实行单户隔离,对与病人接触过的人员全部隔离。 三是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制。卫生部门要制定详细的疫情处理流程图,并以明白纸的形式在农村公布,并发到每家每户。对于发生病例报告、送诊及救治费用解决办法等问题,要做到村村清楚,户户明白。各省辖市要确定定点医院,建立一支应急医疗队伍。县级医院要尽快创造收治非典病人的条件,确保具备隔离、防控等必要的防治措施。各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对疑似病人要立即就近送定点医院实施隔离和观察治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定期对返乡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对在家隔离和集体隔离的返乡人员,必须实行巡诊制,定时测体温。 四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农民非典患者免费医疗的政策,对医院实行先医疗后结算,决不允许因治疗费用问题而拒收拒治、迟收迟治。如果因为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时机,要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七日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非典防治措施确实令人鼓舞,但是如何才能保证这些措施在广大农村基层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吕德彬:抗击非典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已累计拿出近3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在非典防治工作中不得瞒报、缓报、漏报,并为此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目前从总体执行情况看,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但也有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对非典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各地对此已及时进行了严肃处理。 七日财富:据我们了解,前段时间由于对外运输一度受到限制,在商丘等鲜活农产品主产地出现了农产品大量积压现象,使当地农民蒙受了不小损失。与此同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也会对农民收入带来一定影响。请问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政府将如何保证农民收入不受太大的影响?真正做到农村防治非典疫情与发展农村经济两不误? 吕德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已确定了目标和工作重点,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 省政府要求各地在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认真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保持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工作,一手抓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正确处理非典防治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力求做到非典防治与农民增收两不误。 当前,要在切实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夏收、夏种,确保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一季度,我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9元,同比增幅达到9.1%。我省现有7613万乡村人口,其中大约有1/3在从事非农业劳动,外出务工人数与就地、就近务工人数相比只是一小部分。此次非典疫情将对全省第二季度农民非农收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与第一季度相比,估计人均减少10元左右。尽管如此,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一问题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加对务工农民的服务力度。我在各地调研的时候,也要求当地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用工指导,以吸纳当地农民为主,解决当地农民的致富问题。 七日财富:我们知道,各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劝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而且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今年参加我省夏收的省外机械将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我省即将开始的“三夏”生产不受影响? 吕德彬:今年我省小麦的播种面积有7300多万亩,其中约5500万亩可以进行机收作业。去年参加我省麦收会战的外省输入机械有2.2万多台,今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外省输入的收割机械将大幅度下降,预计只有1万台左右。综合计算,今年我省收割机械的需求缺口约为8000~1万台。加上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返乡,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省农村的夏收、夏种。 为此,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牵头,计划、农业、农机、交通、卫生、公安、石油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小麦跨区机收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制订跨区作业方案和防治非典应急处理预案,并要求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相应机构,协调、组织地方各有关部门做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农机部门采取省内协调、区内调剂、合理调度机械的措施,充分发挥现有收割机械的作用,优化配置机械资源。 对于从省外引进的麦收机械,省里将统一调配,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同时立足自力更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千方百计组织人工收割,保证及时收种。一些地方政府还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收割机械,如驻马店市政府对农民新购联合收割机每台补贴2000元,焦作、漯河等地也及时安排了政府贴息贷款,鼓励农民购买收割机械,预计各地农民可新购收割机械8000台左右。 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组成义务帮工队或采取组织村民互助、亲邻帮助等办法,解决在外务工农民家庭劳动力缺乏的实际困难,确保未返乡农民家庭的夏收、夏种如期顺利完成。 目前,全省“三夏”工作和农村预防非典工作正在逐步落实到位,省内组织的3.66万台联合收割机、75万台机动脱粒机、191.2万台拖拉机均已基本到位,全省各地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基本就绪。 七日财富: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社会各界非常关心此次非典疫情究竟会对我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省政府对此是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预测? 吕德彬:从我省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疫情控制效果很好。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农民本来就对夏粮生产看得很重,到目前为止,此次非典疫情还没有对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我省农村的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往前走,各种农事活动未被耽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看,我省的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多年没有过的良好势头,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七日财富:通过此次非典疫情,您认为它对于我们今后做好我省的“三农”工作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 吕德彬:一是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需要全民动员,增强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 二是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而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需要多渠道投资,因为这单靠政府包是包不起来的。 要允许民间开设医疗机构,吸引各种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七日财富:作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您此时此刻最想对全省的广大农民弟兄说些什么? 吕德彬:当前防治非典和发展农村经济是我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会夺取抗击非典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胜利。 目前我省即将进入“三夏”大忙季节,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确保夏粮及时收打归仓,安排好秋粮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河报七日财富2003-05-16 00:00:00责任编辑:郭俊华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