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指出 非典比艾滋病易攻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0:45 南方都市报 | ||||
来自美国各地的医学专家17日聚集纽约科学院,交流非典研究的最新进展,商讨下一步的防治对策。在与会专家中,因艾滋病研究而蜚声世界的华裔学者何大一,显得比谁都更有使命感和迫切感。 希望尽快推进研究 “我希望尽可能快地推进有关研究,”目前担任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的何大一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寻求非典解决办法要像通常(治疗其他传染病)一样花费5到7年时间,我会非常失望。” 何大一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早已经行动起来了。虽然他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是在这个领域耕耘了20多年的世界级专家,但何大一已经果断决定,暂停艾滋病研究,全力抗击非典。 人工短肽可抑制病毒 在纽约科学院的非典研讨会上,何大一介绍了他领导的小组在寻求非典治疗方法方面取得的振奋人心的最新成果。何大一及其助手的研究显示,人工合成的短肽,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能成功抑制非典病毒感染。一些专家评论说,这是本次研讨会上公布的最具直接治疗应用价值的成果。 病毒在感染细胞时,需要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让病毒的遗传物质“打”入细胞。艾滋病病毒和非典病毒在感染过程中都依赖这一机制。罗氏制药公司已经制造出利用短肽作为病毒膜融合抑制剂的抗艾滋病新药“T—20”。而何大一及其助手张林崎等在研究中发现,人工合成的短肽可以模仿非典病毒表面的蛋白片段,与病毒进行“竞争”,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他们利用12种短肽进行了实验,发现5种对非典病毒有效,其中2种能够在低浓度下抑制非典病毒的活动。 非典科研进展惊人 何大一曾多次指出,非典要比艾滋病容易攻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了这一点。他说,非典科研的进展步伐是“惊人的”,短短几个月,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非典病毒,测定了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开发出防治非典用的猴子动物模型,而且开始寻找抑制剂等药物。虽然具体时间谁也不敢打保票,但从“长远来说,人们将会找到非典药物和疫苗”。 新华社特稿 -专家推测 病毒可存留动物内脏 据新华社电5月17日,来自全美的近20名专家在纽约科学院上对非典特征提出多种推测,商讨下一步的防治对策。 专家们凭借多年研究冠状病毒的经验,对非典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提出推测:有可能会在动物的内脏中存留;有可能会跨物种传播;冠状病毒作为RNA病毒本身就很容易变异,但这种变异不太可能导致功能上的改变。 霍尔姆斯等专家的介绍表明,科学家们对冠状病毒已经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免疫学等实验,这些实际上为研究非典病毒,进而开发防治手段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WHO宣布:非典可通过输血传染 本报综合报道世界卫生组织5月16日宣布,“经观察发现,出现非典型肺炎(SARS)症状后,非典冠状病毒在血液内可存活10天左右,所以有传染的危险”。这是WHO首次就SARS输血问题发出警告,该组织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通过输血感染非典的报告。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WHO建议,如果献血者1个月内被判定为非典疑似病人或者确诊病人,应该立即收回血液,如果已用于输血,应该对输血者进行跟踪调查。移植疑似病人等脏器者也应如此。 WHO建议,非典确诊病人在结束治疗痊愈后3个月内,疑似病人在1个月内不要献血。对于那些在非典高发地区旅行过的人,即使没有症状,在3个月内也要禁止其献血。(信莲)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