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北京高校学生紧张情绪 广州专家立大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3日02:29 信息时报 | ||||
本报讯(记者严艳通讯员徐平鸽)北京高校出现了非典病例后,为缓解高校学生的紧张情绪,做好非典防治工作,教育部决定成立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以期在支援北京高校做好防非工作后,再将其成功方案在全国高校推广。作为专家咨询组中惟一一名来自广东的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谢奇峰教授不辱使命。昨天上午,凯旋归来的谢教授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首次披露了他在北京参与高校“抗非”的一些情况。 合作完成调研 禁止学生离校 4月19日下午,谢奇峰教授接到通知:他已成为教育部成立的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5名成员之一,要求他立即进京参加教育系统的“非典”防治工作。 据介绍,北京出现非典之初,由于对非典的流行、传播途径不是很了解,学生的情绪十分紧张。在专家组到来之前,一些高校的学生已经自行离校回家了。而学校也难以决定放不放学生回家。 说到当时北京高校的紧张程度,谢奇峰教授说“很多学生把非典想得过于可怕,甚至认为在操场上锻炼、过道中行走都会被传染”。为了平复学生们过度紧张的情绪,谢奇峰教授建议学校把专家们关于非典的讲座做成录像,通过学校的闭路电视播放,让学生正确认识非典,冷静面对现实。 至于学校该不该放学生回家的问题,谢奇峰和专家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对一批高校的调研后,一致认为应禁止学生离校。谢教授解释说,传染病在治疗过程中应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对于劣性传染病尤其如此。如果同意学生离校,一些处于潜伏期的学生回家后会造成疫情的扩散,而且如果学生在旅途中发病休息不好极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基于以上考虑,谢奇峰教授和其它专家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关于北京市高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意见》,向教育部明确建议:禁止高校学生离校。 温情建议使院长流下热泪 通过调研,谢奇峰教授发现,尽管北京的高校在非典防范上已经万分谨慎,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比如他们有一些跨校学生公寓,是多个高校的学生住在一起的,在防范工作上容易造成疏漏。为此,他们建议要特别加强对这些公寓的管理。 同时,谢奇峰教授发现,北京高校中的一部分本地学生,他们“穿梭”于学校与家庭之间,还有一些成人班的学生也是校内外两头跑,这就很可能将社会上的传染源带进学校。为切断非典的传播途径,专家组建议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学生进出校门方面严密管理。针对校园内建筑工地人员混杂的问题,专家们还特别提出要将工人与学生分开的建议。 此外,谢奇峰教授还提出,学校医务人员不能过度疲劳,要注意休息和得到关怀。当时,一些高校医院的院长压力大,身体也十分疲劳,听到谢教授如此体贴的建议时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经过10天的全力工作,谢奇峰和另外4位专家合作并完成了《关于北京市高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调研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学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调研意见》、《预防非典常见问题解答》。谢奇峰教授5月1日返回广州后,教育部还专程向中山大学发来了致谢函,表达了对其尽责工作的敬意和感谢。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