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组织帮扶小组 七万民工“三夏”不返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5日09:09 河北日报 | ||||
本报讯(通讯员张海双 记者曹丽娟、杨倩)5月21日一大早,辛集市顿房村孟振瑞老人还没起床,村党支部书记张二周就带着“三夏帮扶队”的队员,给他送来了“三夏”所需的种子和化肥。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正为“三夏”犯愁的孟振瑞,别提多高兴了。 据悉,石家庄市7万多在外民工的家庭都会受到这样的帮扶。 目前,石家庄市共有在外务工未返乡的民工7万余人,被隔离观察的有4200多人,因劳动力不足存在困难的家庭15000多户。为保证外出民工不因“三夏”而分心、返乡,石家庄市及早部署,成立“三夏”督导监察小组,及时检查督导各地的工作。各县市也均采取由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带头、积极分子参加的方式,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三夏”机动预备队、小分队和帮扶小组,提供从所需物资的采购到收割、打场、晾晒、入库等的全程服务。据悉,目前,石家庄各地已成立400余个帮扶预备队、小分队,8000余个帮扶小组。 各县(市、区)还以写公开信、开通亲情电话、热线服务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外出民工服务。赵县杨家郭村是炸油条专业村,全村现有2900多人在外地务工。前些日子,村里给他们每个人发去一封公开信,劝他们安心务工不返乡,并告诉他们,村里已经联系好2台联合收割机,加上村里的3台机器,解决全村收麦不成问题。 到目前,全市已全力做好了“三夏”准备工作,1.4万台农机具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在每台收割机上配备一个体温计、一套消毒用具及相应的消杀药品,保证随时可以进入麦收作业。同时利用培训班、宣传册、明白纸等形式,对农机手进行非典疫情知识培训,并建立联系制度和跟踪报告制度,周密做好机手的防护工作。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