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今夜无眠 记者在夔门看江水“变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1日10:54 新华网 | ||
新华网重庆6月1日电(记者 李韧 代群 张国圣)6月1日零点,三峡大坝在人们的睡梦中下闸蓄水,15天内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库区。而这一夜,对库区人来说,却是难以入眠。 巫山碚石是重庆库区首淹镇,碚石村村长张胜茂在江边静静守候涨水。几十个村民一边在岸边急切地相互探听水位变化,一边努力搜寻着自己过去生活的老屋旧址。 51岁的张胜茂是库区首批移民,1996年他和村里人就地后靠,搬到了距河岸两三公里外的地方。“这个夜过得很长,大家守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回到村里又聚在一起谈江说水,大清早又往江边赶,就像着魔一般,”他说。 张胜茂82岁的母亲毛宗梅乘船过河,在江对岸的高坡上俯视江水。她17岁时从湖北嫁到碚石,在长江边生活60多年了,用老人的话说,现在“听不见江水就睡不着觉”。 5月31日晚8时后,70岁的代福锡吃过晚饭,就独自一人到长江南岸重庆市丰都县新县城码头“看江”。他工作了40多年的丰都饭店和饭店建筑下的一段明代古城墙都已看不见了。饭店去年拆迁了,那段明代古城墙被整体搬迁,异地保护。代福锡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感受到长江水实实在在从我身边流过。” 丰都县兴义镇35岁的殷宗柏说,江水涨上来后,他在二期水位线下的一块土地就会被淹没了,“不知怎么的,我一夜都睡不着觉,总想着那块快被淹没的土地。”作为三期移民,殷宗柏已报名外迁浙江,他表示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儿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对这些世代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来说,江风涛声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随着三峡工程二期工程接近尾声,他们世代居住的老屋和耕种的农田以及周遭的景致将永沉江底,浓浓的眷恋之情在这个蓄水夜达到高潮。 在两天前刚刚爆破拆除的万州万安桥旧址旁,72岁的张大发望着东去的江水默默无语。这座有74年历史的老桥曾经带给万州老城商贾云集的繁华和荣耀,也带给他儿时的欢乐和梦想,但这一切现在都已消逝。向东望去,宏伟的万州长江二桥和万州新客运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蓄水开始后的第一个清晨,记者赶到三峡标志之一的夔门看江水“变脸”。一入瞿塘峡,记者愣住了:往日哗哗的江水声和阵阵江浪拍岸声听不见了,除了船首划开江面的浪花声和发动机声,几乎听不到涛声。 “坝区前几天就开始自然蓄水了,现在瞿塘峡里的水位已上升10多米,江水的流速明显放缓,正在逐渐从大坝回水,过几天这里还要更安静呢,”驾船的奉节航道处水手许先武说。低头细看,江水流速果然很缓慢,江面漩涡也少了许多。监测显示,长江水正以每小时6厘米的速度缓慢上涨,今晨奉节水位已涨至107米。 慢慢上涨的长江水,将逐渐淹没它数千年来带给峡江两岸人们的肥沃土地和它孕育的古老城市。夜不静,人难眠,长江水在变。不知不觉间,三峡开始换上新颜,迎来新的一天。(完)(来源:新华网)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