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非典折射诚信缺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10:01 南方日报 | |||
时评 潮白 据报道,自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物价部门已经查处和纠正近5400宗价格违法案件,实施经济制裁近1000万元。这就是说,不少妄图借非典之机发财的人被打碎了美梦。 非典是疫魔,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中的善恶美丑。透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商家和企业在这段非常时期表现出了应有的理性,自觉地担负起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也有不法商家和企业在绞尽脑汁大发“黑心财”。一开始他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后来他们打着“防治非典”的旗号,制假售假,坑害百姓,趁火打劫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到目前为止,国家质检总局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包括口罩、消毒液在内的防非典不合格产品,并对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曝光。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有的甚至把库存的过期产品推向市场。本报日前也报道了在广州、中山、高州等地的13家正规医院,发现黑厂生产的止血纱布等,甚至出现在人命关天的手术台上。由此可见,借非典肆虐之机发财的种种恶劣行径,令人触目惊心。 借非典发财者,不仅违背了国家法律和道德准则,而且丧失了起码的做人良知。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个“道”既是守法之道,也是人文道德之道。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那些不法分子既不思为国分忧,也不能洁身自好,而是乘人之危,为一己私利做出有损国家和人民的坏事,对他们予以严厉打击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始终是被推崇褒扬的美德。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在今天,诚信早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透过非典这面镜子,我们既看到了诚信建设的成果,也看到了非常时期一些人身上诚信的缺失。这就告诉我们,诚信要成为人们的自觉,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订阅非常笑话 掌握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