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死非典二次传播 非典垃圾清运焚化目击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7日03:52 燕赵都市报 | |||
6月6日,记者走进石家庄市焚化站,亲历了非典垃圾在这里消亡的全部过程。 清运之艰 上午7:50分,清运班班长徐鸿忠与两位同伴对清运车辆、消毒液进行简单的例行检查之后,穿好隔离服,戴上口罩、眼镜、橡皮手套。 8:00,一切准备就绪,清运车辆出发了。今天上午他们要去六家医院清运垃圾。徐班长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每天要清运的垃圾由原来的2吨多骤增到每天六七吨。疫情严重的时候,有时一家定点医院的垃圾就有六七十桶,足能装满一车,一天要出五六趟车,那时他的心情就像那黑色的密封垃圾桶,沉甸甸的。这些天来,随着疫情的减缓,非典垃圾的数量也明显下降,所以出一次车可以多跑几家医院。 8:20分,清运车到达第一家定点医院————省胸科医院。车停在医院东北角一间小砖房面前,几位清运工利索地跳下车,背上消毒器械,先对存放在里面的密封垃圾桶进行严格消杀,然后将十几个塑料桶搬到车上,再一次进行消杀,随后将车门紧闭。“非典垃圾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这种特制的非典垃圾桶密封性能很好,清运车的货箱则全部是塑钢密封的,垃圾放在车上绝不会泄漏。”徐班长边上车边解释。 8:35分,清运车离开省胸科医院,开往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8:50分,急救中心门诊楼北侧,又一次的消杀、搬运。用塑料袋包装的医疗垃圾搬运起来显然不如塑料桶方便,20多分钟后,这里的垃圾才被清运干净。 9时多,太阳的光线越来越强,天气热了起来,三位清运工人的隔离衣已经湿透了。“隔离衣不透气,稍微一活动就出汗,不像原来穿身轻便点的工作服,干起活来比现在顺手。”徐班长喘着粗气说,累归累,干完后他一转身又跳上了车,向下一家医院奔去。 上午10:40分,最后一家医院的垃圾清运完毕,清运车返回焚化站。他们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吃过午饭还有几家医院的医疗垃圾等着他们去清理。 焚烧之苦 而此时,焚烧车间里的段双波班长与工友早就将炉温调试好了。 10:50分,开始卸车,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尽管戴着厚厚的口罩,记者还是忍不住咳嗽了起来。一铁锨垃圾扔进炉中,红彤彤的火焰升了起来,一旁温度表上的数字不断地跳动,400℃、420℃、450℃……每隔两三分钟,段班长和工友就用铁锨轮流往炉膛里输送垃圾。 非典垃圾不同于普通的医疗垃圾,其中包含着患者大量的生活垃圾,构成复杂,有些物品不易燃烧,而且还有部分砖头瓦块,如果不勤翻炉膛,很容易将火焰压灭。“所以焚烧非典垃圾比一般的医疗垃圾难度大,整个焚烧过程都不能离人,垃圾要分批往炉膛里送,焚烧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时间短温度低,细菌、病毒就不可能完全杀死。可是如果时间长了温度过高,又会熔化成硬块,影响火势。”在焚烧垃圾的间隙,段班长对记者说。 焚烧炉的温度最高时可达1200℃,整个焚烧车间内气温高达五六十度,在炉前穿着厚重的隔离衣,不停地挥动铁锨,那种滋味可想而知。疫情严重的日子,他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这几天非典垃圾量明显减少了,我们的心情也跟着一天天舒畅起来,能从这里扼住非典二次传播的途径,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尽管累得直不起腰来,但一提起近期非典疫情的缓解,他们眼中分明闪悦着喜悦。而这一车垃圾,需要5个小时才能烧完。 本报记者:王萌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