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构建校园安全屏障 31所高校保持零病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3日12:56 北京日报 | |||
本报讯(记者戚海燕) 隔离阻断传染链,封闭阻断传染源。非典疫情发生以来,首都高校迅速构建校园安全屏障,高校学生迅速由疫情初期的高发群体降为低发群体。截至目前,北邮、北化工等31所高校保持零病例,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北师大、北方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43所高校20天以上无病例。 北京出现“非典”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尤其惦念广大师生的安全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迅速下发《关于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在教育系统蔓延的意见》,要求各学校加强领导,措施到位。切实把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把非典防治工作作为学校第一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坚决防止非典在校园蔓延。随后,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又发出进一步加强高校防控非典工作的通知,部署各高校采取坚决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要求严格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并明确要求师生减少外出。要尽量减少学生区与家属区的人员交流,有条件的要隔离。 健康封闭校园,校自为战阻非典。4月中下旬,正是姹紫嫣红时节,非典阻击战在首都高校打响。在北方交大、中央财经大学部分学生和教工宿舍整体隔离的同时,其余所有高校迅速健康封闭校园,校自为战,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校严格禁止师生员工在京内外、校内外和学校各区域之间流动。在各个高校校门口,戴口罩的门卫认真检查出入校园的每一个人,出租车一律不许进入校内。东方大学城入口实行全天候交通管制,要求所有北京籍学生不经批准不准回家。健康封闭校园在疫情初期防止了疫情向全市和全国扩散,在后期防止了外界输入传染源。 建立每日信息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措施。各高校建立了从学院到班级、学生宿舍的层层负责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各校防控非典办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对有关信息收集、整理、跟踪、汇总和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高校校园网主页,都有非典防治工作最新通报和每日疫情通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橱窗、预防宣传材料等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帮助师生坚定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决心。 对离校学生,首都高校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监测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测量体温。多数学校每天与离校学生联系一次,一部分学校2至3天联系一次。有的高校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和专门电子信箱,收集有关离校学生的信息。从6月8日开始,首批离校大学生陆续返校,各校派专车到机场、火车站等迎接返校学生,学生进校后,必须填写健康登记表,进行体检,凭体检合格证进入专门的宿舍楼健康观察。截至目前,离校学生中绝大多数健康状况良好。 调整教学方式,减少人员聚集防非典。各高校坚持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并迅速将上百人的大课改为二三十人的小课,室内上课改为露天、操场和网上上课。人民大学选修课由任课教师留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大纲和学习计划,学生根据指定教材进行自学,或任课教师留下自己的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学生根据学习计划自学,教师利用网络或电话进行辅导,或教师布置学习计划和阅读材料,预留思考题,学生根据学习计划自学,并完成读书笔记或书面作业等三种形式,调整教学方式。目前,首都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正逐步恢复。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