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康复患者:医患依依惜别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0日16:3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白瑞雪 孙彦新 胥金章)宁静的小汤山医院从来没有这么执闹过。今天,医院东门口那片空地,成了绿色的海洋,鲜花的海洋,热泪挥洒的海洋,笑声飞扬的海洋。 上午10点05分,最后18名康复患者沿着绿荫掩映的石路迈出挂着“走出小汤山 一生都平安”红色横幅的医院东门。这一段路程不到30秒钟,而对于他们,这是一条经历了生命跌 大门两旁早已站满了送行的医护人员。这些平日里包裹在层层防护衣下的白衣战士,今天都穿上了军装。 “张春英!”二病区主治医生郑燕芳大声呼唤着她医治过的患者的名字。听到这再也熟悉不过的声音,张春英跑过来,猛地抱住这位早已如同亲人却从未见过模样的女军人。“让我好好看看你,你真漂亮……”话未说完,笑容变成了热泪。 “邓教授,你在哪里?”人群中,47岁的叶丽萍在寻找曾经悉心照顾她的邓火金教授。 “我也在找你啊。”这位第一军医大学的教授紧紧握住叶丽萍的手。叶丽萍不会忘记,5月8日她刚从通州转入小汤山医院的时候,几乎走不动路、离不开氧气,是邓火金和其他的医生护士给了她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我天天都盼着出院,今天却有点舍不得了。”叶丽萍说,她真想和这些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的医护人员多待一会儿,真想留下来为他们做点什么。 “记者同志,请您多给我和姑姑照几张相!”15岁的王陀是这批康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之一,却有长着高大的个头,他紧紧靠着比自己矮一个头的护士长王海琴向在场的人说,这是他的“姑姑”。王陀和父亲一同入院的时候,母亲刚刚因为非典去世。有着一个6岁男孩的王海琴说:“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也许以后听不到他叫我姑姑了,心里还真有点空。” 从早上7点钟就守候在医院门口的洪云的8位家人终于找到了第三军医大学那几位带着重庆口音的姑娘,把一块写着“生命卫士 抗疫英雄”红色大字的金色匾牌送给这些日子精心守护着洪云的军中白衣天使。40天前,洪云曾是这个病区病情最重的患者。 “你们可都要来呀!”虽然已经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接到洪云的这一大家子还久久不肯离去,反复恳请姑娘们去家里做客。 正午的太阳愈发炙热,人们的衣衫都已被汗水浸透。接康复者回家的车辆启动了,送行的军人还久久地站在那里,向远方挥手……(完)(来源:新华网)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