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非典的早晨—省会居民晨练一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2日11:13 河北日报 | ||
百鸟啁啾,群芳吐艳。 这是6月18日,一个没有非典的省会石家庄早晨。 从4月19日我省打响抗击非典第一战役,到6月17日全省目前非典住院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在将近60天的日日夜夜里,全省人民戮力同心,和衷共济,送走了“瘟神”。 但是,人们是否会产生懈怠情绪,是否会因为胜利而放弃对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呢?带着这个疑团,记者来到位于省会富强大街的石门公园。 5时许,这时公园还没有开门,但门口已经有了三三两两的晨练者在压腿扭腰,作着准备活动。记者乘机和其中一位来的最早的老者聊了起来。 “我呀,坚持晨练已经10多年啦,可不是因为闹非典才起早锻炼的。”老人告诉我,他是河北电力公司的退休职工,从1993年春天开始,就加入了晨练的队伍,这十几年来,从未中断过。刚开始的时候跑跑步,后来就迷上了太极拳。“我打了七年的太极拳,把高血压、气管炎都‘打’跑了,确实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这次非典闹得挺凶,可我心里很踏实,身体健壮,一点不害怕。” “以后会坚持下去吗?” “当然会,活到老练到老嘛。”老人豪爽的回答让我意识到,锻炼身体已经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 人们络绎而至,到了5时45分,晨练的人已经熙熙攘攘,石门公园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打太极拳的刚柔并济,怡然自得;踢毽子的头顶脚钩,把毽子踢得上下翻飞;跳老年迪斯科的浑身上下透着青春的旋律,连额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其中的年轻人居然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而在以前,晨练似乎就是老年人的专利。 在公园的东南角,就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在练武术,他把拳头挥舞得虎虎生风,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小伙子姓赵,老家是沧州的,目前在石家庄做着装潢生意。 “我打的是劈挂通臂拳,在老家学的。” “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晨练的?实话实说,也就是今年4月份,以前也练,但都是断断续续的,没能养成习惯。” “为什么要练?增强免疫力,抵抗非典呗。” 我连珠炮似的发问终于让他停了下来,“现在来锻炼的年轻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以前早晨光顾着睡懒觉了,应该说是非典唤醒了我们对锻炼身体的重视。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接受挑战。你看,那不都是年轻人吗。” 听说有记者来了,一些人围了过来,也真凑巧,其中有一位是河北医科大学的教师,对于晨练,她有着更为理性的认识:“非典让人们认识到了健康的可贵、亲情的无价,更认识到了培养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何其重要。像锻炼身体、勤洗手消毒、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不能只是临时抱抱佛脚,应该贯穿到每一天的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石家庄最后一例非典患者昨天已康复出院,尽管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但非典并没有消失,我们至今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这些习惯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老师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人们纷纷点头称是。 不知不觉已是7时30分,人们带着祥和、喜悦的表情,结束了一个清晨的锻炼,纷纷散去,而此时的太阳,也彻底突破了雾气的笼罩,变得透亮。 驱散了阴霾,自然又是一个好天气。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