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
随着全教会及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谈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 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高等教育如何贯彻全教会精神,高等学校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几年来教育思 想观念的探讨,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方向已经明确,思路也已清晰,而且也初步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然而,真正要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 关于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 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 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 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 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 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 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 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关于素质教育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由于素质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人才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从素质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的素质又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 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 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观。从这一意义出发,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特别是应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在提高素质中又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也就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或称之为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 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从重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直至注重提高素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教育 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流传着一个著名的 比喻,即给学生干粮不如给学生猎枪,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 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 ,或者说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其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就是“做人”。 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 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注重知识的传 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的提高,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由此可见,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 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视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从重 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是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破。 然而,我们并不由此推断,过去的教育,特别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着眼点的教育体系或模式,对人才素质的提 高就不产生影响或发挥作用。就一般意义而言,任一种类型、模式或方式的教育对人才的心理品质即素质都会产生影响,“言 传身教”、“教书育人”是可以体现于任一种教育的。但值得指出的是,在素质的提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教育中,教育本身 对人才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带有不自觉性和不确定性,而只有当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提出以后,提高素质才成为教育的重 要内容和明确目的。因而,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育思想观念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重大突破。 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 键所在。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 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或者说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因此,从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出发,高等教育应是 更加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专业教育,因此,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 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要素,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高等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对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行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挑战。 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的武装,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从素质教育的思想出 发,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除了专业的有关知识外,更应重视学生“为人”、“做人” 所必备的知识,即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 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更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即“做人”的能力。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 要更加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养成型的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就应更加注重实践,包括社会实践。仅 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方法的变革与更新。 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的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 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我们认为,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 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这与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1995年,针对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我们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 质教育工作,并在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进行试点。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颇与不足,其中人文教育 薄弱尤其突出,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提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 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一设想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普遍的认同。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采取了积极措施:制定了《关 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并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实现“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 位与格调。这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弥补了我国高等学校人 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可以 说,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着重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认识,其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 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基 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这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首先,加 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始终与高等教育界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和讨论相依相伴。 在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场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正 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展开,这就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思想观念讨论中的收获与突破对实践起到了 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反过来也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改革。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也 是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高等教育界逐步确立, 并逐渐深入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头脑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强调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强调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重视课内外、多种 形式的教育与实践,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为在高等学校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的基础,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基础,对这一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精辟 的论述。江泽民同志讲到:“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他同时指出:“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 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1999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 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 面的知识”。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确立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务素质而言,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 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专业教育。业务素质是学 生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都能够坚韧不拔、顽 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 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无疑,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一个方面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我们也要十分 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是素质教育的全部,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必须把 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在业务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也包 括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所以教育者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 育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不能把教学活动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要自始至终 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学校也要转变观念,高等学校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不仅仅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的专 门人才,而且同时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相关报道:广东高等教育走进网络 相关报道:福建省高等教育规模有待扩大 相关报道: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相关报道: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网络教学项目介绍 相关报道:近百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云集北京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