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非典焦虑综合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6日17:10 北京晚报 | ||||
非典心理援助中心网址:www.psychcn.com 非典高发期,人们最普遍的情绪就是焦虑,这种区别于抑郁,也不同于恐惧,简单地说,是一种烦躁不安、火烧火燎的心情,有大祸临头、末日将至之感。这个与非典一同到来的“非典焦虑综合征”,正悄悄地打磨着人们的心情、吞噬着人们的健康。 据专家介绍,突然出现的疫病会使公众情绪紧张。适度紧张,如增加洗手次数、减少社交活动等等,都属正常的心理反应,是有助于预防非典的。不过,过度紧张和恐惧也会导致强迫性思维和抑郁情绪,在这些心理影响下,公众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易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而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对社会传言的辨别能力也随之减弱,更易听信各种传言。 过度焦虑会引起人的免疫力下降,更易出现血压升高、发烧感冒、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从这个角度来看,肌体抵御非典的能力下降,更易染病。 由于非典是刚刚现身的传染病,对它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治疗方式,我们均未掌握非常准确的信息,大范围蔓延,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范围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另外,除了口耳相传之外,传播媒体大量播送的信息,也会对这种心理有不断强化和放大的作用。 抑郁虽是人暂时逃避绝望的心理反应,却也是折磨人心的沙砾,而焦虑则是火辣辣、无时不在的尖刺,它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外化为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不能集中精神于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短时期的焦虑,对身心、生活、工作的影响尚还可以忍受,但长时间的焦虑,就会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身体疾病。 生活中充满着很多可能产生焦虑的情境。其实,在往常的日子里,焦虑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其中尤以精神紧张、噪音刺激、环境污染、灾害事故更为突出。环境心理专家和临床医学家发现,处于焦虑状态的都市人的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和其他精神性疾病的发病率,都要高于生活在幽静环境中的乡村居民。 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请来几十位健康的人,在检查了他们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血压和自我感觉后,请他们到人口密集、噪音很强的街头游逛一小时,回来后再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人血压升高、有心律不齐现象,很多人自诉头昏、烦躁,甚至恶心想吐。 如果一个人久陷焦虑情绪不能自拔,行为上就会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情况,常常会懊悔、自我谴责,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精神变态,这便是医学上很难对付的精神性焦虑症。 专家建议,在非典时期,都市居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使自己的活动尽量错开焦虑的环境,如上下班、节假日等,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控制自己的活动次数,减少不必要的街头活动;都市人还需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并经常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同时,在饮食上进行调理,多吃些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增强体质,这也是防止“非典焦虑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如果你感到焦虑,还可进行自我治疗。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焦虑的必要前提。每增加一些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就能逐渐驱逐焦虑。 自我松弛 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想像非典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自我刺激 如果你近来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就可以采用自我刺激法,转期,除少数身受感染、疑似病人以及隔离者之外,绝大多数人仍是十分安全的。只要在医护与防疫专家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完全可以正常和安心生活的。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