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资金有必要“秋后算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08:41 南方都市报 | |||
观察家 据6月22日《文摘报》报道,一场全国范围的防非典资金大检查正在展开。6月1日,财政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建设兵团财政局发出紧急通知,要及时制定防治非典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规范资金审批程序,确保防治资金专款专用,杜绝非法挪用、非法滞留和非法克扣现象的发生。 的确,抗非资金使用情况是个十分严肃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今,全国抗非斗争已近尾声,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抗非开支来个“秋后算账”。 首先,抗非资金数额巨大。4月20日至今,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抗非资金达几百亿元,为对付一种疫症给予如此大的财政投入,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实践证明,强大的财政支持,对各地抗非起到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是迅速扭转抗非大局的关键条件。抗非专项资金均出自各级财政部门,几百亿元对我们来说不是笔小数,有关部门应该把开支算个一清二楚,并用适当的形式向公众公布。 其次,抗非专项资金基本按“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拨给。这样做有利于及时调度资金,确保抗非工作之急需。非典疫情急于军情,抗非资金拨付“特事特办”是完全应该的。但这种在紧急状态下的拨款方式由于省去了许多原本应有的审核环节,使抗非资金的流转、使用容易出现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来个“浑水摸鱼”。如果对这些资金实行“秋后算账”,可以“亡羊补牢”堵塞漏洞,也可能使企图发国难财者浮出水面,受到应有的惩处。 第三,此番非典疫情来势凶猛,开始时令人有些措手不及。4月20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抗非热潮。由于决策果断,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全国抗非大局基本已定。但由于当初非典疫情火急,抗非专项资金拨付后,相应的监管措施一时难以跟进,各地职能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管“缺席”或“迟到”的现象,从健全制度、完善监管出发,对抗非资金开支进行“秋后算账”,可以很好地补一补必需的“监管课”。 财政系统的检查是必需的,但这种检查还属“自己人”查“自己人”性质,如果有别的部门比如审计机关介入就会更好。人们有理由期待、也有理由相信,“非”过天晴之后,“秋后算账”会把几百亿元抗非资金开支算个明明白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徐林生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