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
支持方观点 扩招涨价早该做了。 其实这样的事早就应该做了,目前做的幅度还不够大。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福利型的,低学费制限制了学校的发展。今年高校学费大幅度上涨,实际上是为了减少每个学 生培养成本的亏损,从而达到大幅扩招的目的。 世界上除了少数几个福利国家,高等教育都不是义务教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更没理由是义务教育。在目 前还有3亿文盲的中国,小学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亟待普及,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应该向这方面倾斜,实在应该让受教育者个 人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广州 施青云) 涨价恰到好处 目前,社会上已经基本接受了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即有偿教育的观念。但是,高校对学生的收费应占办学所需费 用多大的比例,这在学术界并没有定论 。 美国公立四年制学院学费收入占事业性支出的比重在1996年为25%。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学费标准平 均在2000元左右,学杂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高等教育事业费的22%。如果从学生所交纳的学费占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要 的平均成本的比例来看,今年涨价后我国普通高校的学费标准基本上在生均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数字也已经和美国的情 况大致相当。 从以上的两个指标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可以预期,收费标准 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 。 从招收录取的结果来看,扩招的名额已经基本上取满。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 次学费上涨的幅度并没有超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学费的上涨基本上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北京 歪笔 高校教育是高消费 高等教育无疑是教育消费中的“高档品”,或者说它不属于国家保护价,应与市场接轨。 其一,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年均成本近2万元,4年就要七八万元,按市场价,这算是高成本产品;其二,学生学费 3000-5000元,接近于一般家庭的全年纯收入,所以属高消费。社会走向市场化,国家和个人培养大学生是高科技投 入,在扩招的同时,提高学费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湖南嘉禾县广发乡西溪村 谢东斌 涨价弊病另有对策 我是一个商学系大学生,从经济学上投资与回报的角度来说,我完全支持高校收费涨价。 这并不是因为我家境富裕。其实,父母作为普通工人,供我念完4年大学,已经竭尽所能了。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 利益而否认事实的合理性。社会上将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青年因为钱的原因被迫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教育产业化必须面对 的社会公平问题:人生而平等。于是我们想到了教育贷款。 我觉得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应该有自己的“银行”。我设想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人们可以把为子女 攒的念书钱存到基金会中。这是一种无息保值储蓄。当子女要上大学交学费时,可将所存的金额按一定比例的优惠与应交学费 “对冲”,多退少补,基金会再与相关学校结算。基金会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吉林大学 瓢虫 有助于改造“天之骄子” 我本人基本是在旧式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当时的“严进宽出”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极大的。当时 ,我们不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也不屑于去拿好成绩,更谈不上去主动学习一些将来能适应工作的技能。然而,当我们都“ 顺利”毕业后,我们发现我们与时代的需要相差很远,我们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几近残酷的竞争,我只能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接 受再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 。 学费涨价必然会引起家庭负担的加重,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 好处的。这样的学生除了修好本专业的课程外,边缘学科的掌握、综合技能的介入以及心理素质的适应,都将远远超出我们那 个时代的“天之骄子”。太原 曹彦彬 反对方观点 高校学费大涨价,百姓能否承受? 涨价要不要开听证会? 涨价是否会使大 学生家长缩减其他消费? 如何让学生明白,钱花到哪里去了? 涨价后,高校 会不会变成贵族学校? 学费涨了,学生多了,教学环境会变坏吗? 涨价开源 之外,高校是否也要裁员节流? 如今上大学,如何考虑今后的回报? 有“豆腐渣工程”,会不会有“豆腐渣教育”? cleanclearwan@990.net: 女儿今年升高三,我从她上小学起就每年尽量多存些钱以备她将来读大学,而看到今年高校学费又有了这么大的涨幅 ,我心里倒真有点着慌。尽管我总是对女儿说她大学的钱我早就准备好了,可这几年企业的不景气使我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 分量。 我们这批共和国的同龄人,为新中国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可到我们快退休时,孩子的学费让我们为难。于是我 们以孩子们难以理解的方式在节省着。妻子近两年新衣服也没舍得做,更不用说去商场买名牌了,我本人烟酒不沾,唯一的消 费就是买张《南方周末》。我们这一批人是苦过来的,不希望下一辈继承这种传统。过去我自认没亏待他们,我们的节省换来 了他们的像模像样。 据说高校费用的涨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扩大内需,但这样弄得我们一直把钱捂得紧紧的不敢用,等孩子上了大学再用 就真的扩大了内需?如果真这样的话,不如把商场、超市都搬到大学去算了。 任何人总是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考虑。我认为,高校学费涨价不适宜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行,我们那时候说的是为 国家奉献,哪里还有那么多钱交学费呢?现在,我们又要交钱上岗,一万两万地买一个职位,万一企业效益不好,这钱不是白 花了吗?到头来还得把孩子的学费赔进去。我们的忧虑太多了。 山西大同铁路分局教育分处 王瑛: 一个大学生一年消费1万元,4年就得4万元。山西省一个中上等工薪家庭的年收入是1万元,如果每年积蓄500 0元,则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培养起一个大学生。 事情到此也就罢了,偏偏是有些大学趁势敛钱出卖大学录取名额。如山西省的一些大学扩招新生,从专科录取线下延 50分,普通高校要另外交(正常交费之外)3万元,而体育、艺术、外语等则要交4万元才可进入本科热门专业学习 。 因此,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就只能紧紧捂住钱袋,决不敢浪费一个铜板,把其它方面的消费降到最低点, 又回归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路上了。用教育高收费拉动经济发展,岂不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河北山海关 刘翠宇: 奇怪的是,国家对物价一向重视,连景点门票定价都有规定,中国电信这样的“老大”资费调整都要开听证会,怎么 学费说涨就涨,大有卖方市场一口价的作风,莫非接受高等教育真的只是部分人的权利? 谁让中国的教育落后,而父母把孩子的前程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拼了十几年好容易杀到大学门口,就是卖血也得 供孩子念啊!所以用这一招拉动消费够灵的,老百姓捂得紧紧的钱袋最终会打开的,尽管捏着钱的手在发抖。用一位学生家长 的话说就是:蛇被打中七寸的感觉。 公民有知情权,各大学既然明码标价,就应对收费标准的制定原则、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依据做出说明,同时对 学科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条件、学生个人收益(就业前景、收入等)作出一定保证,最起码要让学生明白,钱花到哪里去了? 广东汕头市 苏木: 不要把政策作为“对方缺席的契约”,而应体现出公正的立足点和对社会弱者的关怀。以涨学费来拉动消费的想法有 如“破窗谬论”一般荒谬,在经济萧条、职工下岗增多的环境下,有无考虑到社会公众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城市工薪阶层 和乡村农家的一年收入,能否供得起一名“幸运”的上榜生?其生活的重压与内心辛酸,在一部有关贫困学生的报告文学《落 泪是金》中已展现得淋漓尽致。法律赋予的教育权只有小康人家和富家才真正享有,而贫家孩子凭借受教育取得学识文凭而走 上上一层次阶层的梦想也被自身的贫穷所粉碎,这是每一位改革者愿意看到的吗? “发展并非只从商品开始,它是从人民以及他们的教育、组织与纪律开始......”一位英国学者如是说。 南开大学 肖笑霄: 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10元,减去消费支出1617.20 元,仅剩下482.90元。大学生每年消费1万多元,百姓哪来这么多钱呀!如此下去,我们的高校都要变成贵族高校了, 正如鲁迅说的,这桌宴席是安排给极少数人的。□山东大学新闻系 钱欢 青: 报载,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最近对传媒表示,今年的这次扩招,主要是“拉动人民群众的教育消费”。问题是 :缴费上学已经把很多农民的胳膊拉脱了臼,这再一拉,胳膊不就得断了? 更有人把国家屡屡刺激不起消费归责于老百姓,大力批判中国的老百姓捂着口袋里的钱不愿花。言者不知:口袋里没 钱,拿什么花?这是不是“何不食糜肉”说的现代翻版? 兰州铁道学院副教授 梁波: 关于高校学费该不该涨,我听到的有以下观点: 该涨价的理由:之一,要最大程度地开发高等教育这一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资金的投入是不可想象的;学费作为资 金来源的一个渠道,应该涨;之二,作为中国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学费上涨一定程度应该是合理也是可以承受的;之 三,既然我国正处在通货紧缩阶段,投资拉动、住房拉动、信贷拉动、股票拉动都还显得马力不足,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教育拉 动并通过涨学费来实现呢?之四,既然千军万马都想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来进入高校,那么,可以通过扩招并辅以学费上涨来 最大程度地发挥高等教育这一资源;之五,可以通过学费涨价,来优化专业配置、提高品牌效益,并且可以适当地调节生源( 重点与非重点、沿海与内地)入学成绩的巨大差异。 不该涨价的理由:之一,教育既然不能被视作赢利的产业,那么,该不该涨价得视学费在办学所需总经费与所筹总经 费中的缺口通过计算得出;之二,如果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不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有限的学费补充远不够庞大的后勤 、机关的消耗,而不能真正用于教育硬软件的改善和发展上;之三,尽管今年已开始开展教育信贷,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接 受教育的保障体制问题,那么,学费涨价只会加大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贫富差异。甚至高等教育会成为一些贫穷但有天才者的门 槛、一些富有但是低能者的驿站;之四,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稳定、欣欣向荣的社会局面,那么,涨价将会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期 行为。 我赞同后一种观点。 广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杨永军: 高等教育产业化,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在学生学费上做文章就可以了。美国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的硅谷科学工业园, 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辐射源而建立的波士顿中心则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教育成本那么高,主要是人员冗余。只有精减机构、裁汰冗员,才能减少“吃饭财政”人员和有效降低教育成本。在 这方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先作出1999年将裁员20%-30%的承诺,相信降低教育成本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 广东顺德 成浩: 适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这句被人们提及最多的话,为什么在教育问题上,却很少被人考虑到?提倡高校自己养活自己 的人,多半是以西方各国的教育模式为鉴,却根本没有考虑到,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率,不仅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 且还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今年高校招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往少有人报考的师范类和那些冷门专业却出奇地“热门”,这其实是因为不 少人负担不起那高昂的学费(师范等专业收费较低)。同样,高校收费的多少通常与专业是否热门相关。谁都知道,不少专业 的学生都难以“嫁”得出去,而计算机、营销类却成了“皇帝女”。这种因教育界本身招生计划不当而造成的问题,如今却要 由学生承担,这公平吗? 佚名: 我现于北京一所称得上比较热门的高校读硕士。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也迅速扩大,上经济学课时大教室坐满了10 0余人(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分流人员)。由于人多,且每个人的水平相差大,老师为了照顾大家,就用了本科生的教材。老师 说,以前学生少,课上得比较深,上课可以组织讨论,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在就不成了。 去年,一位在美学成归来的年轻经济学家给我们作讲座时说,他在国内学的知识(他出国前已获国内博士学位),到 了美国后3个月就不够了。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我认为,教育是我国的一项稀缺商品,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化的方 向也是对的。但是,我又想,我国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希望不要有“豆腐渣式教育”! 吉林大学经济法系 某生: 有报道认为,目前高校的教学资源存在浪费,所以要扩大招生,并将此归于教育产业化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 生,我所看到的情况远非如此。 我读了3年大学,90%的课程都是在阶梯教室与100多名同级学生一同受教的,什么“一名教师带6名学生”, 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所在的学校是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高校,所在院系在国内也小有名气,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教师队伍严重缺 编,以至于一些刚读研究生的硕士生也来给我们授课,这是违反规定的。 有报道还说: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6,而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却是1:1.5。那教师就只占教职工的1/4了 ,另外的3/4是什么人呢?不就是所谓的行政管理人员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扩大招生,而是该精简行政人员 。 mrww@371.net 每当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关部门总要提醒毕业生降低期望值,最好哪里来回哪里去,到基层单位或者农村更好。由 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很难想象,如何在现在投入了更多的教育资金后降低期望值,心安理得地满足于一个月拿三四百元并且 随时有可能下岗失业的工作。于是乎,经济发达的地方和大都市的人才将越来越过剩。 相关专题:资费调整专题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