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央电视台> 新闻报道
 


浙江大学百名教授为电话“振铃费”讨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4日 10:35 中央电视台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通了长途电话不可能‘喂喂’几声就挂掉”

  --教授如是说

  在一张“关于杭州市电话收费中严重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反映”的A4纸上,密密麻麻签了107个名字。这些签 名者都是浙江大学各个系的教授,他们有的是退休校长,有的是学术权威,有的是全国杰出博士后,看到这些名字,怎能不令 人肃然。

  斯文博识的教授们冲冠一怒,事由很简单。早在三年前他们就从电信部门给出的长途话费清单上发现,短于10秒钟 的所谓“超短时电话”出现频率过高,明显有悖常理。用学校高分子研究所的郑教授的话说:“谁会在打长途电话时拨通了只 ‘喂喂’几声就挂了?”如果三年中这种情况出现在一户人家、一张话单上,倒也罢了。问题是,签名的百名教授中大多有这 种遭遇,而且频率相当高。

  记者在教授们整理的厚厚一叠话费清单中随手抽出一张,细心的教授已经在“可疑处”加以圈点。在这张共有50次 长途通话记录的清单上,短于30秒的通话情况共出现了5次。这还不算高的,有的一张单子上“超短时长话”出现了10次 。像“023-63892844”今年2月1日晚21时43分钟内出现了三次,一次是2秒,计费6角;一次是10秒, 计费6角;另一次是3分7秒,计费2元4角。“我对第三个通话没有疑异。但前两个通话根本没有拨通,我放下重拨,怎么 也产生计费呢?”在郑教授的指点下,记者发现在这叠话单里,不独打往重庆有这种情况,打往宁波、北京、上海时也频频出 现“超短时话费”。

  为了把话说透,教授们一改往日儒雅风范,话中多是“下里巴人”的味道。郑教授表示,作为浙大一名所长,他家中 话费完全可以由国家报销,原本犯不着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讨什么说法,但是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气愤。而且,三年前他们即和杭 州电信交涉,对方负责人郑重表态要严肃查清此事,教授们遂偃旗息鼓了一阵。想不到三年后这一现象却愈演愈烈,教授们约 上记者,再次到电信部门要说法时,无论是对方的接待态度还是解释说法均令他们备感失望。

  绝对不可能是我们的错

  --电信如是说

  迄今为止,杭州电信局账务中心业务科长杨阳3月23日向记者解释的话成了电信部门的“权威版本”。杨科长强调 电信部门的计费系统是由电脑完成,绝对不可能出现差错。看了话费清单,听了这些浙大消费者的疑问后,杨科长语调平和, 坚决说是受话方终端的问题。“有可能对方是传真机,录音电话,就会产生这种2秒、4秒的计费。”记者表示,此前已打通 这些家用电话,全是普通电话机,不存在传真机、录音电话一说,电话也均是“TCL”、“西门子”等合格产品,质量上没 有问题。杨阳一时语塞。

  随即,杨阳表示:“你们这是偶然的,偶然情况还是存在的,有可能对方拿起电话话筒手一滑就掉下了。”但是这么 长时间里这么高频率的“拿起电话又掉下”,看来这些教授的亲友真需要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了。

  教授还有疑问,为何在用磁卡、200卡打同样号码的电话时,这种“超短时计费”现象却从未出现过。杨阳表示“ 我听不懂。”但他坚持清单是清白正确的:“电信局如果觉得清单有问题,这清单还会出来吗?”

  教授、记者一行随即被“介绍”到杭州市电信局市场经营部,一名据说是业务负责人的电信职员对此现象也解释了一 通,基本上和杨阳说法大同小异。他表示:“电话振铃绝对不会计费,无论振铃多少声;电信计费系统绝对不会出错,倒有可 能是在长途线路上出错。”

  线路出错不应由用户“埋单”

  --专家如是说

  为了搞清楚长途电话的通话流程和计费原理,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浙江大学找到了控制专家、全国杰出博士 后李平教授和信电系的通讯系统专家李式巨教授。两位李教授深入简出,图文并茂,把长途电话的流程说得通俗易懂。

  “一个长途电话是这么走的。譬如从杭州打到北京,杭州的主叫用户拨出电话后,信号先到杭州市话分局,再到杭州 长话分局的程控交换机,由此连通到北京长话分局的程控交换机,再下到北京市话分局,最终走入北京的用户家中,即此次通 话的终端。”

  李教授表示,如果线路出错,最有可能是在杭州长话分局走到北京长话分局的线路上出错。一旦出现差错,以电信现 有技术完全可以辨别是线路原因还是对方终端原因。如果是线路原因出错,那由此造成的话费根本不应该由用户来承担。至于 电信部门认为这是“偶然出差错”、“极个别情况”,李教授表示以概率学来说,“超短时长话”如此出现的频率绝对不能说 是“极个别”,相反已是很高的概率了。电信系统是个严格的控制系统,如果真有这么高的出错率,“恐怕卫星都要掉下来了 !”

  记者请通讯专家解释是最有可能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在示意图上圈出了“杭州市话分局--杭州长话分局”这 一环节,并表示“计费系统软件有问题”。

  “如果需要的话,1000名教授都会站出来签名……”

  --用户们气愤异常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质疑电信”已成了浙大教授们牵挂的一件大事。一位王姓教授就说:“这一现象极不正常,如 果需要的话,1000名教授都会站出来签名。”

  教授们气愤一是电信部门迟迟不给说法,二是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实在触目惊心。有个教授试着给记者算了笔账。假设 杭州现有100万门电话使用长话,平均按每月打了5次“超短时长话”,一年下来,仅“超短时长话”一项电信部门的收入 就有:5次/部×0.6元/次×1,000,000×12=3600万元。而这仅仅是长途电话一项,考虑到电信部门至 今仍以技术限制为由不肯打印市话通话清单,市话是否存在此类反常现象不得而知。至于长途电话以秒计费问题,电信部门曾 表示技术上还达不到,有教授指出,为何话单上2秒、4秒都计得那么清楚呢,看来技术不够多半是推托之词。教授们的气愤 还有一层背景。此次联名质疑电信的教授中不少是留学归国人才,其中有几名教授曾在日本京都大学深造,他们在日本也遭遇 过类似情况。据了解,日本电信采取的是国有、私营双轨制,私人可以承包一个城市社区的电信经营权。当时承包京都大学宿 舍区电信经营权的日本人也“精似鬼”,他在国际长途电话计费系统上作了手脚,使得不少留学生在打国际长途时付了不少“ 振铃费”冤枉钱。不久这一“鬼把戏”就被聪明的留学生发现了,他们立即和有关部门交涉,经查实果然是此人雇人在宿舍区 的长话计费系统上加装了某“机关”。在法律、经济的双重打击下,结果这名承包者几乎破产。

  这边是群情激愤,另一边却是冷静异常。至今,杭州电信还没有哪位负责人出面,就此事给浙大众教授一个满意的答 复。

  有无可能请求“司法介入”

  法律界人士说法不一

  电信系统的神秘性和三缄其口,使得记者想尽量客观、准确报道这一问题有了不小的阻碍。起初,记者想通过做实验 的方式,看看浙大教授拨打的对方终端究竟是不是传真机或录音电话,并请公证部门出面。无奈公证部门不肯“接招”,他们 在处理电信这类问题上似乎有难言之隐。等到记者求助于省市技术监督部门,得到的答复也基本上和公证部门如出一辙。

  背景资料

  浙大教授们除了向电信部门讨说法外,还将情况反映到了省市纠风办。据说两级纠风办对此事相当重视,正在着手处 理。至于近年来常见诸报端的“司法介入”,记者在请教了律师等法律界人士后,他们的看法却不太一致。有律师表示尚无此 可能性,在现有情况下,通过纪委、纠风办等部门进行监督、解决较为现实。有律师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如果浙大教 授通过走上了诉讼道路的话,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由教授负责举证。但在有些证据市民无法取到的情况下,可 以出示线索,由司法部门协助取证。这基本上就是一种司法介入了。

  背景资料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明明白白消费”。将“明明白白消费”作为今年的主题,是为了突出《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和“获知权”。消费者只有享有这两项基本权利,对商品和服务各方面都 明明白白,才能放心大胆地消费,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然而在我省消费生活中,消费者享有这两项基本权利的现状不容乐观。从省消协了解到,去年我省各级消协共受理投 诉80616件,比上年增长21%。其中电信、医疗、商品房等仍是投诉的热点。上年全省受理邮电类投诉1897起,涉 及费用、计量的就有973起。钱江晚报




相关报道:张五常北京放言之四:还要垄断电信说不通
相关报道:网友评论:和电信局一次有意思的较量
相关报道:手机上网有望改变传统电信收费方式
相关报道:经济学家呼吁开放电信业
相关报道:剩余话费用不了转不出--IC卡余额肥了电信
相关报道: 浙大107名教授联名投诉反映“超短时电话”
相关报道: 传销行为死灰复燃 国家工商局明令查禁
相关报道: 全国将创建千条消费者满意街
相关报道: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打假工作提出3年目标

相关专题:保护消费者权益专题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央电视台>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