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学博士叶戈林教授今天就巴以冲突、俄罗斯中东政策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叶戈林教授指出,美国和以色列排挤巴勒斯坦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目的在于弱化巴勒斯坦,并借机将同巴勒斯坦人的谈判推迟十五至二十年。
这位在俄罗斯颇具影响的中东问题专家首先回顾了俄罗斯同中东国家,特别是同巴勒斯坦、以色列关系的历史。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便和中东发生了紧密的联 系。冷战期间,华约、北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在中东地区的反应极具爆炸性。美国公开支持以色列,前苏联则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有几次阿以冲突几乎导致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之间的全面战争。中东战争的结局是阿拉伯国家不断地丧失领土,而以色列的实力逐渐强大,然而以色列从来没有成为绝对意义上的胜利者。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的崩溃,莫斯科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受到削弱,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力也今非昔比。不过,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以及在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的立场并未改变。冷战时期,前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了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目前,俄罗斯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在中东地区同美国对抗。
叶戈林教授指出,普京就任总统后,俄罗斯重新审视了中东地区的形势,并做出同巴以冲突双方“保持平等距离”的政策。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还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近百万俄罗斯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他们拥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影响力不断增强。近来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操俄语犹太人大会。第二,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变冷,双方在前苏联时期建立起的许多经济联系不复存在,贸易额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俄罗斯同以色列之间的经济合作(尤其是非政府渠道的合作)却在不断增强。
叶戈林教授认为,目前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奉行的是相对超脱的政策,主张巴以冲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近一段时间巴以冲突加剧,几乎发展到战争的边缘,俄罗斯同其他外部大国一样也不得不加大了干预力度。
在谈到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时,叶戈林教授指出,虽然一年多来美国的中东政策在不停地变化,但是总体上说美国奉行的是亲以色列的政策。正是在沙龙的恳求下,布什决定将阿拉法特赶下政治舞台。而沙龙清醒的认识到,失去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将变成一盘散沙,以色列可以利用巴勒斯坦的弱势维持目前的现状,将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谈判推迟十五至二十年。
叶戈林教授坚决反对凭借外部大国的意志削夺阿拉法特的领导权。他说,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选领袖,享有崇高的政治威望,近半个世纪来一直领导着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阿拉法特不仅是中东地区的领袖,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家,目前在巴勒斯坦没有人能够替代他。他认为,正是以色列限制阿拉法特行动自由导致了这位领导人的影响力下降。
在谈到俄罗斯明确反对排挤阿拉法特这一立场时,叶戈林教授表示,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反对美国的做法。他不认为俄罗斯已经放弃相对超脱的立场,更加积极的介入巴以冲突的国际调解。叶戈林教授同时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处理问题的态度也大相径庭。然而,普京总统并不象叶利钦总统那样将俄美之间的分歧“政治化”,而是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努力维护俄罗斯自身的利益。
应记者的请求,叶戈林教授对巴以冲突的前景做了谨慎的预测。他表示不相信武装冲突会发展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他说,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尺度,一旦巴以冲突发展到战争边缘时,外部大国会迫使双方有所收敛,避免过激行为。人民网驻俄罗斯记者吕岩松马剑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