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国兵源:美军--蓝领无奈的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0日21:0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 札记:美军--蓝领无奈的选择 新华社记者吴伟农 4月10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美国军人已经超过100名。人们在关注美国军人命运的时候,可能没有留意过 美国兵源的构成,没有留意过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部分美国青年入 一项对美国军人构成所做的调查表明:黑人、拉美裔人等在军队中人员众多,富人子弟凤毛麟角。当然,来自最下层 贫民家庭的士兵也寥寥无几。《纽约时报》说,140万人的美国军队似乎更像南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郊外的一所两年制运输 贸易学校,而不是贫民窟,或者像波士顿的四年制“白领”大学。 到3月30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28名美国军人包括20名白人、5名黑人和3名拉美裔人。这与当前美国军 队的人种构成比例相当。其中,只有一人来自条件不错的家庭,两人毕业于美国名校。以上比例与美国蓝领军队的构成正好吻 合。 据美国国防部统计,与平民社会的人口构成相比,美国军队中的黑人、拉美裔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比例更高。美国黑 人军人只占同龄平民的12.7%,但黑人军人占美国军人总数的22%。虽然过去10年中美军人数减少了23%,拉美裔 军人却从9万多名增加到了11.8万名,上升近30%。 从地域来看,美国东北和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志愿兵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大大下降,而西部和南部拉美裔人和黑人聚 集的地方,志愿兵的百分比则节节上升,其增长速度超过了西部和南部的人口增长率。到2000年9月30日,42%的美 军士兵来自南方。 当今美国人入伍的原因众多:受军人家庭背景的影响,或出于爱国之情,或把从军当作个人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人 被军队提供的福利所吸引,如旅行、健康保健和就业等,还有的想通过当兵早点入籍,或得到政府资助进大学。作为一个群体 ,60%的美国军人是白人,但这些白人大多来自无力供他们上大学的家庭。 美国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指出,当今美国军队的人员构成问题严重。他们呼吁恢复抽签制,以使“服役面前人人平等 ”。来自纽约曼哈顿的民主党众议员查尔斯.兰格尔说:“我们派那些因经济原因而只能从军的人去打仗,这不公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中抽签兵比例占66%。越南战争期间,抽签制虽然存在,但抽签兵只占25%,称 不上主流。由于当时的抽签制允许在校大学生延期服义务兵役,去越南打仗的重担便落到了教育程度较低、家境贫寒者身上。 总体上,参加越战的美国军人中,76%来自工薪阶层或低收入家庭,只有23%的士兵其父母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蓝领占据美军人员主流,也与上流社会普遍鄙视服兵役有关,“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导致上流家庭的孩 子不愿从军。哈佛大学纪念堂和纪念教堂墙上的阵亡校友名单录显示,美国内战期间阵亡的哈佛校友有200人,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高达697人,而越战中只有22人。这组数字对比体现了美国上流社会从军态度的历史变化。 社会学家指出,如果美国富裕家庭的孩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躲避兵役,家庭条件较差的人则将在军中越来越多 。在抽签制于1973年被废除以后,美国形成了一个军人阶层。但美国学者指出,军人阶层的政治和文化态度不能反映出平 民社会中所呈现的多样化。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学教授查尔斯.莫斯科斯说,军队必须代表整个社会。然而,美国军官阶层不代 表美国的上流社会、权贵人士,军官们不是未来的众议员或参议员;在国会和参议院中,退役军人议员逐年下降。莫斯科斯说 ,这意味着美国上层社会的人“将不再服役”。 如果恢复抽签制,问题将是,美国富人和名流之后,包括国会议员的子女,是否也要服兵役?莫斯科斯教授说:“如 果上流社会不把他们子女的生命放到前线,没有人会接受战争的伤亡。”(完)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