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日韩非典防治国际研讨会:加强全球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01:1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 钱彤 袁晔 廖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人类公敌,通过全球合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全面控制非典的目标。在4日结束的东盟与中日韩非典型肺炎防治高级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百余名来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卫生官员和专家,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卫生官员、专家和台湾学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就 这次会议举行的时间和地点都很特殊。过去的几个月,非典肆虐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有非典和疑似非典患者。截至6月3日,全球有8398人被感染,772人死亡。中国受害最深,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仅中国内地到6月4日就累计报告非典临床确诊病例5329名,334人死亡。 面临这场突发的自然灾害,人类在经历了短暂慌乱和惶惑后,体现了合力战胜疫情的勇气。4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特别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处理像非典型肺炎这样的非传统威胁的时候,国际合作应吸收并聚集人类克服灾害的最高智慧和能力”。 这次会议既是上次领导人特别会议的后续行动,更为专家们交流经验,探讨合作提供了可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董小平说,这次会议对各国的科学家都有实质性帮助。中国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治疗经验和成果将起到全球性的帮助作用。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绿玉博士说,在这种紧要关头召开这样的会议非常重要,各国、各地区的科学家能面对面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以求获得一致的看法。她说,“病毒是没有国界的,惟有大家协力,共同了解,才能有效控制。” 泰国卫生部官员皮塔亚·劳拉克鹏说,通过这次会议得到最新的信息,可以加快泰国对防治工作的规划。“就通过这样的会议,亚洲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联络的网络,”他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李荣说,“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感觉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各国、各地区间的抗非典合作已经收到了效果。人类用3年时间才完成艾滋病的病毒基因测序。非典爆发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紧密合作,用三个月就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测序。“这是人类相互合作的胜利,”一直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说。各国也对中国抗非典提供了各种援助,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说,中国人民对这些帮助将“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这样的国际合作还将继续开展下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奥斯特洛夫透露,美国疾控中心将派出代表团前来中国,同中国同行共同探讨、研究这一新疾病。此前,美国疾控中心已经派遣了数名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来华考察。世卫组织本月还要在马来西亚再召开一个国际非典学术会议。 更令人欣慰的是,专家们在会上的讨论表明,虽然人类对非典的感染源、病毒的传染性等方面还不甚了解,研制药物、疫苗等尚需时日,但各国和地区从政府到民众艰苦努力,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已经收到了成效,疫情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缓解,开始进入有效控制的阶段。中国采取的措施更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韩国保健福利部副部长文敬太说,“中国已走上高效控制非典的道路。” 当然,与会代表都强调现在还远不是松懈的时候。文敬太说,“现在还不是开香槟庆祝的时候”。奥斯特洛夫说得更形象:“(抗非典)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达到我们的目标:全面控制非典,”钟南山的结束语赢得全体与会代表的掌声。(完)(来源:新华网)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