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张晓松)
今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第一会议室举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在这里召开提案交办座谈会,内
容是:以高考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由于高考与公众的密切联系,由于提案人和承办人的参与,使得这场座谈会
格外引人注目。
“教育部门早在1983年就提出,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央也曾多次强调,中小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的轨道。1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仍没有突破性进展?”提案人政协委员刘正第一个发言,提出的问题相当尖锐。
刘正认为,现行高考制度集中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他说:“为了应付高考,正常的教学时
间被压缩,有些学校高一就教完了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这种教学肯定是‘填鸭式’的。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最辛苦的一代人
,有些初二学生一天要上8节课。前几年我去湖南4地市调研,发现约有60%的中学生是近视眼。不久前,某名牌大学学生
伤害动物的事件,更说明了我们距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还很远。”
刘正的话,使大家受到了震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负责人埋头记录。
“我们必须加快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再让它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而应当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引导作用。”刘
正最后建议,高考制度应从国家包办向国家统考与高校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考试内容也应由单纯考核记忆向考核学生
全面素质转变,中学应当肩负起为高校提供生源和进行应用技能教育两重任务,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刘正的建议得到在座许多委员的赞同。任彦申委员说:“我们搞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启发学生的创造
性,我们不仅需要普通人才,也需要偏才、怪才,现行的高考方式无法选拔出多样化的人才。”
面对委员们的质询,教育部负责人似乎早有准备。副部长王湛不慌不忙伸出四个指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抓教育
改革,目前已经在4个关键环节上取得了进展:在全国38个地区进行了课程教材的改革试点,今年将扩大到400个地区;
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开始与社会现实接轨,目前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课,继而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在中
学则开设了‘公民道德’课;‘一卷定终身’的录取制度正在改变,高校在选择生源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有关培训工作已
经着手进行,国家拨款1亿多元,用于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
座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委员们仍意犹未尽。康玲委员提出要“说两句”:“大家对教育改革的急切之情是可以理解
的,但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关系千家万户,一定要慎重,要稳步推进,不能折腾人。”
一直在旁倾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表示赞同:“高考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必须推进,但我建议,一定要多听
意见,多做调研,循序渐进。”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则表示:“‘两会’期间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流非常好。经常开展这种方式
的对话,教育就大有希望。”(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