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来自共青团、青联组的33位政协委员共向大会提交提案17件,提交大会书面发言15份,反映社情民意15条。会后,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几位委员。
薛潮:创新社会救助帮困管理体制
(上海市长宁区区长)
为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要研究和探索适应中国特点的社会救助帮困工作的管理体系,构建市、区县、街镇、居委会四级管理网络。政府中的民政、劳动、总工会、医保、社保等带有保障性质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围绕社会保障形成一个平台。要建立救助帮困对象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多元化,完善救助资金的筹措、运作机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机制,大力挖掘、扩大帮困资源,实行国家、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好资金来源,以减轻财政负担。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社会救助帮困的动态化管理。
要按照现代救助的公平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社会救助帮困工作,使困难群体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成果。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扶贫先扶志”的现代救助观念成为社会共识,引导困难群体树立起“自尊、自强、自立”的思想观念,去掉“等、靠、要”的惰性,积极参加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赵玉芬:建设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议以厦门为中心城市,在东南沿海建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其目标是:有效整合福建省及厦门岛周边强大的研究力量;积极吸引台湾化学生物科技研发人才和资金来厦投资;强化我国在化学生物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量。
这样做的理由是:学科交叉是创新之源;化学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国化学生物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超前意识;厦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优势;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的建立将促进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有利于祖国统一。
中央政府应牵头建立跨学科研究单位。地方政府整合与化学生物科技相关资源:由福建省与厦门市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组织与化学生物科技相关学科研究力量,成立专家小组。厦门市创建良好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与培育人才。政府立项支持在厦大设立“转化基金会”,利用厦大现有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带动厦门与福建省学术界将研究成果移转到产业,强化我国化学生物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郭国庆:改善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目前,全社会重视和尊重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识正逐步加强,投入有所增加,高校也开始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应进一步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加大投入。
目前的投入水平,不仅不能与自然科学学科建设同日而语,而且在总体上离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客观需要相距甚远。在学科建设的投入问题上,无论理、工、文科等学科都应该同等对待。应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拨款制度,以学校重点学科点和拟发展重点学科点数目为标准进行分配,调动各校积极性,保证各校之间良性、有序竞争,使建设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本科生、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学科发展需要,两个目录在逻辑上也缺乏一致性。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目录,力求本科生、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保持一致性;同时给重点高校设置新学科专业更多的自主权。
人文社会科学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其成就很难完全用数量来衡量。目前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评价体系,往往置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于不顾,倾向于以自然科学的价值标准、评估办法,以致出现愈来愈突出的理工化趋向,其结果自然不科学。建议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和规律,完善有关评价制度和机制,以正确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本报记者刘声(本报北京3月15日电)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