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抗击非典的精神长城-来自北京抗非一线的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16:4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 共筑抗击“非典”的精神长城——来自北京市抗击“非典”一线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徐仁杰 北国的春天已是万柳吐翠,山花烂漫。正当踏青远足的时节,全国人民向往的首都北 “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医务人员就要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万一我牺牲,请将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 三月初的一天,北京急救中心接到一项不同寻常的紧急任务――转送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急救科主任罗怡第一个请缨:“越是有危险的地方领导干部越应该往前冲,我去!”车管科科长王铁民说:“救护车得由我来开。这个时候我不上,还怎么带队伍?”他们平静地走上救护车,成为北京市最早参加转送“非典”患者的医务人员。 患者的病痛就是无言的召唤。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北京众多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请战。“白衣天使”们直面危难的微笑,像一副副镇定剂通过荧屏飞入京城千家万户。 北京回民医院主管护师王兰英三次请战!听说佑安医院收治“非典”病人,护士人手不够时,她请求前去支援。当时回民医院没有得到增援命令,她的请求被搁浅。4月5日,回民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非典”病人,王兰英又一次找到总护士长。然而组织上考虑到她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子,本人身体又不太好,再次拒绝了她的请求。很快,随着北京防治力度的加大,回民医院也成立了“呼吸二病房”,王兰英再一次写下请战书:“作为一名主管护师,我能胜任工作,应该为市政府尽快控制疫情出力。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医务人员就要担负起救死扶伤这份责任。万一我倒下了,我爱人同意我把遗体捐献给国家。” 这是何等赤诚的精神!现在,王兰英如愿投入到了紧张艰苦的一线战斗之中。 抗击“非典”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特殊的战斗。你知道病魔正隐藏在人们的身边,伺机侵害同胞的肉体,有时却无法辨清。只有森严壁垒,切断“非典”的魔爪,才能保护群众。 机场、车站、码头,学校、工地、社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殚精竭虑,共同构筑围剿“非典”的铜墙铁壁。 “我愿化为一缕和煦的春风,舒展你疲惫的面庞;我愿化为一叶清香的花瓣,驱散你许久的倦意。” 这是经常能听到的慰问前线战友的真挚话语。 4月28日下午3时,和平里青年湖南路香江宾馆一间会议室里,一个简短而庄重的誓师会正在进行。44名宾馆员工高呼誓言:“恪尽职守,舍身忘我,尽最大努力为入住宾馆的医护人员服务到位,保证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抗‘非典’战斗。”随后纷纷在决心书上签字。宾馆负责人对员工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你们的选择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当前一切经济利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白衣卫士休息好、吃好。” 鲜花送战士,关爱献亲人。在医护人员舍身忘死救治患者的日子里,北京市基层街道和社区干部群众想方设法联系医护人员家属,登门访问,帮助照顾老人、小孩,解除前方战士后顾之忧。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和平里街道“关爱服务队”在监控隔离留观人员时,每天送鲜花、水果和可口的饭菜,“无情控制疫情,真情奉献爱心”。一位被隔离者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前方战士奋勇退敌,后方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捐款捐物,慰问前线。人们心往一处,劲往一处,凝聚一个信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坚决打赢这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 连日来,为了对抗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北京市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治“非典”物资,保障前方供应。北京东方石化集团牺牲正常产品生产,用优质原料生产高质量消毒液。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所属企业全线开通“防护服”生产。北汽福田公司一周内将其30辆小客车改装为急救车,并以每天20辆左右的速度满足需求。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接到火速为有关医院安装100多套免冲厕具的指示后,火速调回出差人员,全力以赴投入生产、安装、调试。他们以医护人员为榜样,与时间赛跑,短短几天就使100多套免冲厕具投入使用。 在采访中,这些企业纷纷表示,一定竭尽全力保障“非典”物资的生产供应,直到彻底打赢这场“硬仗”。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前线。一位女士把丈夫给她买车的整整100万元悉数捐出。一笔笔钱款、一件件实物,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激情澎湃的海洋。一束束鲜花,一封封慰问信,像一双双温暖的手传递心与心的交融:“可亲可敬的战友,我愿化为一缕和煦的春风,舒展你疲惫的面庞;我愿化为一叶清香的花瓣,驱散你许久的倦意。”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 抗击“非典”的战斗仍在纵横交错的战线打响,危难仍在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但是,凝聚在国旗下的精神长城能抵御一切艰难险阻。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多次深入一线慰问,极大地鼓舞着各界干部群众的斗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首都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全军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紧急抽调上千名医护人员,支援北京组建非典型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天津海关全天候为北京急需抗“非典”药物通关。 总是在危难时刻,人们体会到了民族力量的凝聚;总是在克服艰难险阻的经历中,民族精神一次次得到弘扬与升华。在一次次采访交谈中,在一次次感动的泪花里,记者读到的是医护人员对战胜“非典”病魔的渴望和患者越来越乐观的信心! 10多天来,21岁的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护士徐雪一直奋战在前线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用青春的光和热,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和火线递交的入党誓言。即使在最难以忍受的时刻,她也丝毫没有动摇必胜的信念。在4月20日的日记中,徐雪这样写到: “下第一次夜班时,我被3层隔离衣、两个20层的口罩憋得喘不过气来。紧张的抢救、严重的缺氧,头像裂开一样的疼。当我摘下3层防护手套时,一股针扎般的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双手变成了黑紫色,指甲盖也都黑了。浑身的难受,使自己竟有了一种濒死的感觉。‘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不断地告诫自己,病人需要我们,只有坚持,才能战胜这场灾难!” 这就是“白衣卫士”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不屈精神!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系学生黄少芳在被隔离的日子里,仍然保持有规律的学习和锻炼。在突如其来的患难困苦中她体味着人间真情,感悟比平常更深刻的人生。她说,公寓被隔离,但老师和我们的心没有隔离。学校领导、老师来看望慰问我们,送来了日常用品和体育器材,还安装了热水器。饮食服务中心专门为我们制作可口的饭菜。校消毒队每天不辞辛苦为公寓消毒。老师们还捐钱买来了影碟、跳绳、毽子、羽毛球……。他说,有党团组织和政府的关爱,有团结一心的集体,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首都北京一定能打赢这场“非典”歼灭战!感悟着这一切,黄少芳激动地在日记中吟诵出诗一般的语言: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 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