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再现“战地”浪漫 记者探秘西安结核医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08:42 华商网-华商报 | ||||
昨日,《本报记者走进隔离区》的报道刊登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震动。许多读者打来电话,希望了解抗击非典一线白衣战士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为此,记者昨日再赴西安市结核病医院…… 在接到抗击非典的任务后,西安市结核病医院在短短几天内建设好了非典隔离区。为全力抗击非典,目前该院已经派了10名医生、13名护士进入非典隔离区。通常,他们要在隔 23位勇士投入抗非典一线 自接受任务以来,这23位白衣勇士就住在医院偏僻角落的两排平房里,不允许回家和见亲人。这两排平房原是医院的洗衣房和库房,是临时腾出来的,他们几个人合住一间房。每顿饭由医院指派专人给大伙送来。有时,同事会把凉皮等陕西特有的小吃给他们送进来,让他们解解馋。由于住的是平房,又潮湿,白衣战士们饱受蚊子的骚扰。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23名勇士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非典隔离区的“新婚别” 医生孙晓方新婚燕尔,妻子姚娟也是本院的医生。结婚旅游刚回来,孙晓方就被调到了非典隔离区。在非典隔离区,孙晓方发下一个男人的誓言:“过一段时间换班,我争取代替妻子继续留在非典隔离区工作。” 医生王智夫妻俩都在医院工作。王智进驻非典隔离区,妻子则专司隔离区衣物床单被罩的洗涤。昨天下午,妻子来给他送东西,夫妻俩隔得远远的,王智望着妻子傻笑。待妻子走了,他说:“我爱她,所以现在不愿和她凑得太近。” 放弃团圆舍小家为大家 关怡的丈夫是一位军人,夫妻俩多年两地分居。本来关怡已联系好丈夫所在地厦门的一家医院,计划5月份过去试工。抗击非典战斗打响后,关怡放弃了厦门之行,放弃了夫妻团聚的机会,写了参战申请书,就调到隔离区了。她把孩子送到了母亲那儿。如今,家里连个人都没有,便委托同院的李娥大夫帮着看门。面对记者,关怡没有谈自己工作的苦与累,而是一再强调医院后勤工作者的艰辛。 “我想哭绝不是怕苦怕累” 但是,一线勇士们所面临的苦与累、困难和艰辛是显而易见的。昨天下午记者看到,19岁的护士高婷躺在床上难受得直哭。她和关怡下午4时刚下班。关怡说:“高婷在隔离区里中暑了,直吐,真是难为了小姑娘。”高婷说,她只是想哭,绝不是因为怕苦怕累或逃避工作。 送花篮演绎“战地浪漫” 护士付康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子,在她眼里好像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她非常喜欢写作,每天做完了工作回到生活区,还要坚持写日记。她说这是繁重工作中的一种调剂,可以让她更好地认识目前自己的工作,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护士长张永莉等人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一个花篮,上面写着:“给亲爱的张永莉及同在抗非典前线战斗的白衣勇士”、“祝你们平安”。这个花篮是张永莉的爱人送来的,这种“战地浪漫”让年轻的医生和护士羡慕不已。张永莉说:“工作虽然紧张,但我们也不能把乐观给丢了呀。只有我们乐观,才能给病人信心。”(本报抗击非典报道小组记者陈团结薛振宇摄影报道)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