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区封闭管理(2):非典催生出入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2日02:53 燕赵都市报 | |||
“我在6楼住,每到晚上我家都要把自行车搬到6楼。”这是河北省会一位栾女士的烦恼(本报6月10日进行了报道)。 在省会,有些人与栾女士一样,对自己的小区有说不尽的烦恼。家本该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不少人却充满了许多的无奈和烦忧。 开放式小区问题多 省会有许多开放式小区,其突出的问题是案件屡屡发生。有的人一夜醒来,发现家里的手机和项链没了,等看到阳台上的菜刀和脚印之后,才明白深更半夜有人翻扒阳台入室盗窃了。白天失窃的事也时有发生,家里人都去上班了,小偷登门光顾一圈,席卷走房子里的值钱物什,此时防盗门常常无济于事。而小房被撬、自行车被偷简直不再算作“案件”,有的人甚至不去报案。本报不久前曾报道一起盗窃案,一个小区一夜间被撬20个小房,小偷如入无人之境。此外,入户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甚至抢劫绑架等事件也有发生。 石家庄市综治委有关人士说,如果小区能实行封闭式管理,那么被撬小房、丢车子、白天失盗等案件就可消灭。他们很早以前就设法封闭管理小区,然而难度非常大。 据介绍,“居民出入证”也不是现在就提出来的,在治理“大杂院”时他们就提出这种办法。当时的困难主要有,一些产权单位效益不好,对本单位小区管理不积极;有的居民受生活习惯影响,极力阻挠封堵多余的出口;有的小区没有人组织,没有人管。 非典让小区有了墙 省会发生非典疫情后,石家庄市综治委为了防非典,也为了加强小区治理,果断提出了小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封起多余的门,建起围墙,机动车实行换证制度和大件物品送出制度,居民实行出入证制度。 可以不夸张地说,非典催生了小区出入证的出现。“要不是非典,我们的围墙肯定垒不起来,多余的门肯定封不了。”省会南焦社区一工作人员说。南焦社区原来有48个出入口,不法分子可以随意出入,村里经常丢东西。 南焦社区借非典之势实行封闭管理,要克服的困难是一些居民的生活习惯,而不是钱。有的人挨着胡同口,胡同口堵住后他们得绕道走,极力反对封闭管理。南焦社区利用非典之势,排除干挠,一下子堵上44个出入口。治理部门克服的另一困难是,产权单位不积极,生活区没有管理部门。青南小区有7栋楼,分属8个产权单位,没有物业部门。派出所和办事处联合,通过找产权单位、发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最后,市政法委拿出5000元,群众集资4200元,把围墙建了起来。 此外,许多老小区的居民没缴过物业费,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青南小区的整治中,居民破天荒地缴起物业费来。他们按居民每户每年40元的标准收费,保障6名门卫每月300元的开销。 本报记者:栗占勇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