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高等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搞大跃进。”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高校扩招后一些学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高等学历“注水”等问题提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是低质化,高校的门槛放低了,但一定要“宽进严出”,决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交给社会。
文凭的水分太多了
1998年国家实行“适当加速高等教育的方针”,随后,高校扩招潮一浪高过一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51.3万人,增幅47%;2000年扩招60.9万人,增幅38.16%;2001年扩招29.4人,增幅13.3%,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突破1350万人。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教育质量滑坡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一直关注教育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金开诚委员说,高校扩招后,一些高校由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跟不上,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应该实行小班教学的英语课,不得不改成上大课,一堂英语公共课200人一起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河北师大副校长李有成委员说,有的学校虽然不具备扩招的条件,但也盲目扩招,再加上有关部门对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评估,使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没有达到办学标准的条件下学习,如果这部分“产品”出了“炉”,流入社会,不仅不会缓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而且还可能导致新的就业难,同时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声誉。
靠学分制把住出口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高校扩招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使然,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紧张的矛盾。学生和家长对高校扩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惜花费巨资供孩子上大学。对这种热情的最好保护是让学子们学有所成。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邢台高专教授刘文元代表说,国家也好、学生家长也好,最根本的目的都是期望学生获得真才实学。招生可以“宽进”,但教学质量一定要保证,“严出”的标准不能降低。
刘文元代表认为,推行课程学分制是扩招后把好出口关的有效手段。课程学分制要求学生根据本人兴趣和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选修课程,在严格按照课程质量要求修满学分后,方可毕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重修,按教育全成本收费。学习年限可以浮动,在规定年限内修不满一定学分的,做肄业或结业处理,还可复学,鼓励学生跨校选修,择优选学。
“推行学分制必须推行严格的考试制度。”金开诚委员说,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质量标准的基本方式,高校应该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保证试卷难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行联校会考,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一律淘汰。(本报特派记者张丽珠)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