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贺劲松 顾静)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谈到我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时说,将力争使今年的城镇就业人数比去年增加800万人左右。这800万的数字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十五”计划中提出将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4000万;照此推算,平均每年就应新增800万人左右。这些就业岗位将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和 中小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将吸收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市社区就业岗位将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国家将大力发展社区的家政服务、社区保安、生活护理和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业。
弹性大、灵活性高和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将得到推广,如分享式、非全日制或临时性工作,已在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迅速发展。中介性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公司将为求职者提供求职信息、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劳动保障部有关人士认为,那些政府举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或有合法手续和许可证的职介机构,将使求职者更加容易找到工作。
对于弱势群体,政府将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逐步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的常规制度。对遇有夫妻双方同时下岗、离异并带有子女、低技能或年龄偏大等情况的特困人员,将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兜底安置”,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出钱购买岗位、给企业相应补贴和安排参加公共工程等。据介绍,上海的“四○五○工程”,就是帮助40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安置再就业岗位。
那些由于自身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发生“有岗位但无法就业”情况的劳动者,可以加入“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参加劳动保障部组织的面向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1998年到2000年,第一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已经对1380万人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有教授失业人员撰写简历、应对面试和接触用人单位的技巧等基础性的“求职培训”,有推动能力较强者自谋职业发展的“创业培训”,还有根据企业需要而设定课程的“定单培训”等。
据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将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促进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好已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并把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延伸到失业人员。有关部门将在改革行政审批过程中,努力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和自谋职业的障碍,促进多渠道就业,实现城乡就业协调发展。
民工:平等就业有多难
本报记者刘畅陈娉舒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两会前夕,青岛有人提议设立“公交车民工区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提议者的理由是:“民工素质低,不讲卫生,满身油污”,所以要把他们在公交车上隔离起来,以“减少市民的‘厌恶感’”。
今天,在参加政协大会发言的间隙,焦祖尧委员说起此事,显得心情异常沉重。焦祖尧委员说,这种说法确实令人震惊,“提议者似乎忘了民工也是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
焦委员说:“对农村情况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民工离乡本是一种解决生存问题的无奈之举,剩余劳动力走进城市,相当多的人是十分茫然的,并不是有一份找好的工作在等着他,而是需要碰运气。而且,他们并没有抢城里人的饭碗,而是做些城市发展必要而又缺少人做的工作。”
来自四川的刘同心委员说:“在就业环境上,社会总体的‘公民意识’并不强。农民工也是共和国的公民,任何歧视性的措施、观念都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楚庄呼吁:“对于农民工这个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给予他们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国民待遇。”
楚庄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转化为城市劳动力,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偏见,转变观念,加深感情,正确认识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要在制度、政策上保证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基本权利。
我就被弹性服务着
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闵捷)“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我国有7000万人正在弹性就业,占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70%以上。弹性就业已经是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而农村青年将一直是弹性就业的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今天告诉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扩大社区服务就业门路,实行弹性大、灵活性强、多样化的就业形式,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张卓元指出,弹性就业和社区就业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社区服务的许多岗位上都有小时工,比如做家务、接送学生、陪护老人。他就请了个小时工送小孙子上学———“过马路不放心,再说社会治安也不好”。
张卓元认为,农村青年将一直是弹性就业的主力,一来现有的8000万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二来农村还有1.5亿剩余劳动力,也都是青年。我国的劳动力太多,固定的工作岗位容纳不下,使得弹性就业的地位重要起来。
根据他的观察,社区服务能提供大量岗位,是弹性就业的广阔空间,特别是针对老人的服务。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大城市,有大量的老人需要照料、陪护。
张卓元的母亲在广东,前不久患病,张卓元和兄妹们为老人请了4个护工,两个值白班,两个值夜班。“她们都是450元一个月,干得很好,我们很满意。今后我们老了,也得请这种小时工。”
张卓元认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弹性就业者的社会保障。由于工作的临时性,雇主很难为其交纳社会保险金,他就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抗风险的能力差。张卓元为此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当农民工在城市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应当允许其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劳务市场等服务机构可以为其办理,这已有成功的先例。例如照料张卓元母亲的护工是从劳务市场请的,他们按每人每天50元把报酬付给劳务市场,劳务市场再按每人每天15元付给护工,其余35元钱主要用于代交社会保险,护工们欣然接受。
“弹性就业者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争取获得固定的工作。”张卓元说,“我邻居的小保姆抽空学了会计,现在已经当上一家企业的会计。”
就业是硬道理
本报记者原春琳
名气不大的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成立8年了,属于民办大专,可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100%。他们凭什么?
“我们的学生手握两证。”全国人大代表、蓝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果回答。他所谓的两“证”,一是与毕业证同等水平的学历证书,二是与求职技能相符的资格证书。
毕业证书哪个学校的学生都有,蓝天学生的毕业证书未必有公办大学的含金量高;资格证书里,外语证书和计算机证书是高校学生求职的必备法宝,没什么希奇。蓝天的亮点在专业证书。于果代表说,比如学电子的,最少也要考一个电工证书,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考个模具、钳工之类的证书。
这样的专业证书班在蓝天有27个,只要想学,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敞开。而蓝天的毕业生少则有一个证书,多则有五六个证书。
与时下大学流行的诸如微软的认证书等证书相比,蓝天学生的证书看上去层次不高,在就业市场上却非常实用。于果代表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不怕失业,他在学校取得了不同的职业资格,比如电工干不了,可以当钳工,再不行,还可以当导游。”
与此相比,资格证书却不是公办大学人人都拥有的,尽管也有不少大学生在热衷于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可那些多数是热门专业,一些冷门专业就没有那样的待遇。”于果代表说。而且公办学校的学生也缺乏民办学校学生那样强烈的危机意识。
加入世贸组织后,于果代表又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的证书要与国际接轨,才能应对新的市场需求。”
现代服务业:短缺正是机遇
本报记者刘畅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着都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空前广阔的就业机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人大副主任冯培英这样说。
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冯培英带来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提案。“两会”之前,她专门深入天津市的服务行业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部门对全国乃至世界的现代服务业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达到本地区GDP总量50%的城市不多,总体水平也不高。”冯培英说,具体分析我国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现,都市中的服务业基本是以传统商业零售业、餐饮、食品、理发等为主,其比重约占第三产业GDP的60%至70%。
冯培英分析认为:“都市经济中,房地产、咨询、统计、信息、广告等中介公司刚刚起步,而旅游、体育、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仲裁、管理、投资、证券等尚在开发之中,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几乎还是空白,法律、建筑师、医师、税务、审计等事务所亟待发展。”
冯培英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发展失衡,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我们来说是弱项的现代服务业,对发达国家来说却是强项,他们当然会抢占市场份额。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迎头赶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冯培英认为,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改制、机构改革,会使过去沉淀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量人才分流,也为这些人才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宝贵机遇。
冯培英委员建议,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大量可流动的人才建立投资、税收、审计、信息、管理、战略、形象、认证、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法律、会计、医师等多种自由职业的事务所,从而迅速建立起新兴的第三产业。同时,发挥政府的监管、协调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操作,使我国的文博、影视、图书、出版、音像、报业、娱乐、体育等又一类型的现代服务业得到发展。
此外,冯培英委员还建议,应适时地把开发现代物流业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补课式”经济发展环节对待。各地区规划、构筑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物流企业基础平台,为制造业提供供应、生产、营销、物流服务,以及流通领域的配送、运输、分销、搬运、仓储等系列物流服务。以发达的物流服务业,与制造、商贸形成互动机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