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一次发言上,韦钰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作大会发言。(人民网记者毛宇峰摄)
人民网北京人民大会堂3月7日讯记者杨菲、詹新慧、毛宇峰、方绪晓报道: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一次发言上,韦钰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作大会发言。她发言的题目是《实施“退牧还草”政策促进畜牧业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发言内容如下: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 遇。大力发展畜牧业,无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发挥畜产品“绿色”品牌和价格优势,抓住“入世”机遇的客观要求。
然而,几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走了一条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索取的粗放经营路子。长期不顾草原实际承载能力而不断扩大养畜规模所形成的超载过牧问题,不仅导致我国广大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而且也严重破坏了整个国家的生存大环境。
最新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显示,目前风力侵蚀国土面积和强度均已超过水蚀,全国35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总面积中,风蚀面积已达191万平方公里,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受风力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五大牧区中已有三大牧区成为风蚀最严重的地区。有关专家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风蚀面积扩展的主要原因时认为,气候干旱、草原过牧和人为破坏是三大原因,而草地严重过牧造成土地沙化、退化和碱化,又是风蚀程度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原因。风蚀国土最极端的形式就是危害我国北方的沙尘暴。
另有资料显示,我国土地沙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20世纪70年代,沙漠每年推进156O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眼下正以246O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吞噬掉一个中等县。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亿公顷,其中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就占到1/3。去年上半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就有13次之多,而内蒙古牧区又是最强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
不发展畜牧业不行,不保护好生态环境也不行。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协调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去年8、9月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与科技部就这个问题赴新疆、内蒙古调研。我们了解到,新疆拥有5733万公顷天然草原,占全国天然草原的1/5。由于超载过牧等原因,低山和盆地的冬春草场已出现严重退化、沙化现象,高山亚高山的夏季草场也出现毒草蔓延的趋势,毒草已由原来的不到20%,发展到现在的60%。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草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人工草地、改良草地面积达到87万公顷,但相对于5733万公顷的天然草原而言,这毕竟是个小数。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在解决内蒙古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做出很大努力,但同样是由于超载过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加上连续4年大旱,目前草原严重沙化、退化和盐渍化面积已达5.8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6.3%,每年还以1000万亩的速度扩展。去年,苏尼特左旗、乌拉特后旗等几个纯牧业旗已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仅阿拉善盟就有近万头骆驼因旱而死,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不少牧民因无草养畜,只好卖掉牲畜出外打工谋生。
调研中,内蒙古一些干部群众反映,近些年各级政府对于沙丘的治理和生态防护林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对草原保护的投入却很少,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也不包括内蒙古牧区。建国以来,内蒙古草原草场建设资金投入累计仅为每亩7分钱。他们认为,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草原上,而不是沙丘和防护林。仅治沙丘不保草原是抓了点放了面,仅种树不养草是治标不治本。加之,有的树种选择不当,种后很难成活,即使成活又较多地消耗地下水,进一步恶化缺水状况。现在看来,基层干部群众的这种说法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为了扭转生态治理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的状况,为了切实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以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结合各地特点,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北繁南育”模式,并在牧区实施了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等措施。与此同时,一些牧业旗(县)在进行多方面探索的基础上,还大胆试行了“退牧还草”政策。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休牧、禁牧等措施将牲畜从草原上退下来,指导牧民种植、调配优质饲草料进行舍饲圈养,对于水源严重缺乏不再适应人畜生存的地区已明确提出进行生态移民;另一方面对因此蒙受短期经济损失或必须增加生产投入的牧民群众,地方政府则视不同情况采取经济补偿或协调金融部门提供低息贷款来加以解决。
当地实践证明,对于大面积草原的生态治理而言,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退牧。只要停止放牧,草地植被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自然恢复,不用人工种草种树来治理。对于畜牧业发展而言,退牧后实行舍饲圈养,也为利用科技提高养畜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利条件。对于牧民群众而言,采取退牧方法转变靠天养畜、自然放牧的生产方式后,既有利于改善生活,也有利于通过科学化、市场化经营增加养畜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就业。根据我们对内蒙古部分“退牧还草”试点户的调查,牧民群众对这一政策均表示欢迎。
目前的问题在于,无论是实行舍饲圈养还是生态移民,都需要增加资金投入,而我国西北部地区尤其是牧区,多属贫困地区,并且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仅靠地方财力,只能是抓几个试点,难以全面推广实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在我国广大牧区实施“退牧还草”政策,是促进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性的措施。国家应把促进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下决心参照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的办法,在我国西北部广大牧区实施“退牧还草”政策。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